【明報專訊】說起流浪貓,你也許會想到牠們髒兮兮的找食物的身影,或是看見陌生人經過便箭步跑走,活像個鬼祟的賊。但你有沒有想過,流浪貓也可以成為人類的朋友,甚至是我們的學習對象?
這回「文學動物GO!」將帶你看看兩位來自台灣和香港的作家,如何透過書寫與流浪貓相處的故事,觀照自身的同時,更是反照我們身處的社會。
■引文一
貓媽媽開始積極接受我們餵食,我們給她增加魚罐頭或高湯撈起的雞胸肉,知道仔貓光靠母奶不夠,已到需要媽媽嘔食的時候了。
一回路邊餵食貓媽媽,也不知哪裡傳來比烏鴉要囂張放肆的呱呱聲,細聽更像木柵動物園鳥園中的鸚鵡們所發的繁複腔口,尋聲找了半天,路邊停車車底一隻大頭瘦身、沒有顏色的大貓,正朝埋頭苦吃的貓媽媽發出告誡,說的是,「 你這個女人啊只管吃,吃的是什麼毒死你喲!」
啊,原來是傳說中的貓爸爸。
從此我們多準備一份食物給貓爸爸,貓爸爸半點不客氣的大方享用,我們偷偷猜,也許當初他警告貓媽媽的是「別只顧吃啊你這女人,留兩口給我吧。」
貓爸爸才吃一星期,再加上有暇有心情理毛,真的原來是隻黃虎斑白腹頸的俊美大公貓,他的頭臉真大,兩腮幫有著典型混種公貓會有的嗉囊,因此整個臉呈橫橢圓,他的眼睛是綠豆色,會上下打量人,而且,啊,而且他不畏人言的好撒嬌,竟然在馬路當央翻滾著,亮個肚皮邀我們搔搔摸摸,我們互望一眼忍住笑出聲,怕他發火,又且乾脆超過進度的一把將他抱起來(通常結識一隻城市流浪貓從定點定時餵食,到可以接近、可以觸摸,快則數週,慢常經年不可得),從沒被人抱過的貓爸爸,身子硬硬的,兩爪規矩的搭人肩上正襟危坐,害臊得任誰都看得出,臉紅了。
(朱天心:《獵人們》,台灣:印刻文學,2005年,頁72至74)
◆作者簡介
朱天心,台灣著名作家。家中一直有收留貓狗,因此自小就與動物結下不解緣,並積極參考動物保護運動。她提倡以TNR(Trap捕捉、Neuter絕育、Return放回)的方式對待流浪貓,而非視牠們為寵物。
◆作品介紹
《獵人們》收錄九篇散文隨筆,內容圍繞朱天心及其家人與性格各異的貓隻的互動。
書名中的「獵人」指的就是貓,作者藉此寓意貓應該是獨立自主、保持天性的「獵人」,呼應了作者對動物所抱持的看法。
■引文二
正當我打算放棄之時,卻突然感到背後有一道目光。我轉過身去,盤算茷蝻佶挭嬰菑v剛才鬼祟的行動,卻看見一頭貓。貓四肢向前,頭轉向側邊。見我轉身,便箭也似的跑進花盆迷陣中了。匆忙中,我看見貓是灰色虎紋的。 原來校園有貓!我竟不知道,也想像不到(有老鼠自然有貓,後來我才知道自己傻)。
我追上前去,卻無法踏足迷陣中;花圃依舊枝葉濃密,一如靜止不動的水潭。貓潛進去了,像個潛泳高手,沒掀起一點漣漪。
我站在原地,等候貓兒再度出現。可是沒有。四周的風景依然靜止不動。貓兒驚鴻一瞥,像畫家在水墨畫的上方掠過而沒畫下的一筆。遠處,說笑的繼續說笑,學習的繼續學習,籌謀的繼續籌謀:明天,我要怎樣怎樣,做大買賣,考專業試,出席國際研討會……就在我們奔波營生的同時,身邊其實有一個又一個微小世界在靜默地運行荂C其中一個,是屬於貓們的。
……
「你不怕別人看見嗎?」我問。
貓抬頭看看我,然後把雙手收在胸口下,瞇起眼睛,繼續享受陽光與空氣。據說,貓兒只有在安全環境下,用不茷G兵器(貓爪),才擺出這種姿勢。我倒是想起韓劇《大長今》堥漕ヲ荇c中的尚宮,把手收在寬大的袖口堛獐瓞芊C只是那些尚宮娘娘常常在宮中跑來跑去,忙蚇N飯、傳話,處理是非。這方面,貓倒是比較悠閒的。
有時貓不來。是貓決定見面的日期時間,我得看看她是否願意露面。
我單方面接受這個約會的原則,並且盤算荍鴾拲a點貓糧回來給貓吃,雖然,貓對我,並不熱情,也說不上歡迎與否。
(張婉雯:《我跟流浪貓學到的16堂課》,香港:青桐社,2009年,頁15至18)
◆作者簡介
張婉雯,香港作家,曾得聯合報新人獎首獎。她積極投身動物權益工作,現任「動物地球」幹事。其作品文字風格細膩,並不賣弄技巧,卻往往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作品介紹
《我跟流浪貓學到的16堂課》描寫張婉雯與不同流浪貓相處的點滴,從中可以體會到她對貓、對動物的愛,亦讀到她對不同動物議題的深入反思。她相信,動物的遭遇,便是人類社會的倒影。
■解說
若你喜歡貓,當你在街上碰見流浪貓時,總是難以掩飾愛貓之情。朱天心和張婉雯也一樣,遇見「貓爸爸」和校園中的貓時,不免有種興奮和期待,之後便會觸摸牠們、和牠們對話,活像遇見老朋友般高興。
她們寫貓,同時也在寫人。朱天心從貓的角度出發,想像「貓爸爸」警告另一隻母媽別吃太多,把貓的生活寫得有趣而豐富,就像人一樣。
而張婉雯則由自身角度出發,寫在校園等待一隻貓的來臨,途中感悟到,在人的世界中有個屬於貓的角落,那堣H貓皆平等。最後更指出,貓才是決定時間地點見面的一位,將主導權交還給貓。
兩位都選擇以貓的生活為先,盡量不打擾對方。正如朱天心所形容,貓如獵人一般,屬於狩獵的民族,與其將牠們收養成寵物,不如尊重貓的個性,當貓有需要時,再伸出援手,這也許是對待流浪貓最好的方式。
同時,兩位作家都以柔和的文筆,娓娓道出人貓之間的點滴和故事,當中充滿了關於動物的反思,亦滲雜一點想像的色彩,令文本更添吸引力,使人印象深刻。
其實,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亦是同樣道理。即使彼此可能擁有不同的身分、背景、社會地位,但也應該互相尊重。
文:黃妙妍、梁柱鍇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