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上公屋「做贏家」 80後﹕終於可儲錢
【明報專訊】「沒有最貴,只有更貴;沒有最細,只有更細」正好形容當下的香港樓市。過去一年,除了樓價上升,亦不斷有「蚊型」單位推出,盯緊資產較少的年輕人置業市場。3名80後為了能於瘋狂樓市下安居,各出其謀,「安居樂業」似乎仍是不少港人最大的願望。
偕友夾份買公屋做業主
「我和身邊的朋友都沒能力置業,故能成為半個業主,是我今年最開心的事……」80後Yoyo因朋友原是公屋戶,才成功於今年「夾份」以70多萬元以綠表購入黃大仙鳳德h一個公屋單位,成為「半個業主」。從事零售業的她說,由於月入只有萬多元,以前從沒想過能買到私樓。
兩人合資購入的單位400多方呎,雖有點殘舊,但Yoyo認為休息空間足夠。對於近年地產商的茤虷※g你單位,如明年推出的屯門青嶲最細單位只有128方呎,面積連車位都不如,Yoyo說沒想過為置業而要買蚊型單位,「我看過,就是去廁所時門也關不上,這樣的家,我不會想返」。
另一80後周小姐則形容自己2016年做了「贏家」,皆因苦等6年多,終可「上樓」與家人入住交通便利的牛頭角上h公屋。由於讀大專時父親生意失利需賣樓還債,周家五口要租住私樓,近年在九龍灣租住400多方呎的單位,租金1.1萬元。
交租千多元 發夢笑醒
周小姐的弟弟在7年前與媽媽聯名申請公屋,去年收到獲配公屋的好消息。現時三姊弟入住公屋,父母則北上居住,「發夢想到只需交千多元租金,真的會笑醒」。雖然大屋搬細屋,現在的單位只有200多方呎,但卻有餘錢添置新家具,「30歲人終可以儲到錢」,感到非常高興。
同是80後的許太則因誕下小生命而急虒m業,原居於九龍東的她因樓價關係,決定搬到烏溪沙,以600多萬元購入一個600多方呎的單位,位置雖較偏僻,但仍為入住新居感開心。許太說,在香港置業的困難在於要付大筆首期,「供樓其實不難,如不是家人幫忙分擔首期,我沒可能置業」,她又說,和身邊的朋友都沒想過買蚊型單位,「那些細單位難以作為生活住所,我相信很多香港人和我一樣,買樓只求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