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在港土生土長的印度裔退休建築師林嘉廉已屆82歲,回望近40年建築師生涯,他坦言最難忘是背後的銅鑼灣聖保祿學校重建工程,學校的顏色亦由他挑選。他指當年工程期間學生繼續上學,令他擔心引起安全問題,挑戰甚大。(鄧宗弘攝)
放大
 
1980年代初負責九龍清真寺重建工程的退休建築師林嘉廉說,其弧形穹頂曾被要求採用白色大理石物料,但由於成本高,故他建議改用玻璃紙皮石蓋面。
放大
 

其他新聞
廢電器回收設施下年中營運
醒目鸚鵡突離家 消防捕捉「嚇走鳥」
衝出車外四圍匿 小貓與新主人「捉迷藏」4小時
尊子漫畫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建築師學會60周年新書話從前 情繫香江 印建築師義助重建清真寺

【明報專訊】香港建築師學會趁成立60周年推出新書《筆生建築》,記錄29名建築師及其在港舉足輕重的建築作品,包括本港土生土長、82歲的印度裔退休建築師林嘉廉(I.A. Curreem)。他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1980年代初義助重建九龍清真寺,其穹頂因採用白色大理石做法所費不菲,而建議改用玻璃紙皮石蓋面。

明報記者 岑詠欣

位於尖沙嘴的九龍清真寺,歷史可追溯至1896年,至1970年代末,當時清真寺出現結構危機,需要重建,最後由一名印度建築師設計,並由林嘉廉在港負責整個重建項目,歷時約三四年。他稱由於本港的回教組織依靠不少捐獻,故仗義幫忙,「我一輩子亦未曾幫助自己教會,不如免費幫手」。

省開支 穹頂改用玻璃紙皮石

弧形穹頂是九龍清真寺一大建築特色,但原來這個穹頂有段小插曲。林嘉廉透露當時清真寺要求穹頂採用白色大理石為物料,但他建議改用玻璃紙皮石(white glass mosaic)蓋面,「(因為技術問題?)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是(用大理石)會貴幾千倍,因為要將大理石切割成弧形,更要配合穹頂的弧形曲率(curvature)」。

最難忘聖保祿學校重建

除協助重建清真寺,林嘉廉在1950年代入行初期,加入當時在港具規模的司徒惠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不少學校的建造工程,令他日後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他憶述執業近40年的生涯中,最深刻並非九龍清真寺,而是位於銅鑼灣的聖保祿學校,該校於1854年創辦,現有校舍約於40年前開展重建工程,至1981年完成重建。林嘉廉指當時工程涵蓋幼兒園、幼稚園、小學及中學部,由於拆卸及重建過程不得停學,他直言壓力大得令他有「劈炮」念頭,「我很多晚睡不荂A因為(地盤)很易傷人」。

他續稱,當年仍可使用大鋼槌清拆,但因應地盤有學生上課,而轉用鑽頭(drill)或輕槌(light hammer)清拆,並且分階段進行工程,先清拆大禮堂並興建中學部,最終工程要花數年才完成。

自言幸運一群 努力融入香港

現今少數族裔在港融入面對不少挑戰,林嘉廉形容自己是「幸運」一群,當年入行未有受歧視,但這亦靠自己願意融入本港社群的心態。他笑言其家族在港植根已有四五代人,自己不懂講印度話,甚至未返過印度,可謂土生土長,「若你有心在港植根(settle down),你一定要融入香港人,最好在有較多本地生的學校讀書,漸漸跟隨他們的習慣」。

 
 
今日相關新聞
建築師學會60周年新書話從前 情繫香江 印建築師義助重建清真寺
影響香港社會 《筆生建築》向29建築師致敬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