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家人支持對精神病患者尤其重要,但他們承受的無形壓力不易被外界察覺。有家屬因「過分保護」患者,令雙方承受沉重壓力,後來他選擇放手及讓女兒自主,終陪伴女兒渡過三段艱難學業過渡期,患病女兒更成功考上大學。 父親阿秋的女兒在小學名列前茅,自我要求很高,但中一考試成績不理想,不斷給予自己壓力,經常抱怨「個肚同腦都實晒」,及花很長時間也無法完成功課,證實患上L迫症。他憶述,女兒腦海經常浮現一些纏繞的思想,不斷地想「點解我咁差」,女兒難以入睡。阿秋坦言,當得知女兒患精神病時,家庭矛盾很大,當他認為要相信西醫,但有家人則猜測女兒撞邪或只是鬧脾氣,也令他承受不少壓力。 後來阿秋接受輔導及參加精神病家屬互助小組後,發現自己對女兒「過分保護」。當他以為「咁係對佢好」時,原來女兒希望能自己思考,他的心急及緊張只會為她添加壓力;當女兒突然「爆喊」,原來只是她的發泄渠道。他坦言,女兒中三選科時病情反覆,令他再緊張起來,幸好參加家屬會議後,明白這屬正常現象。 留空間讓女兒自己思考 當女兒在中六考文憑試期間,病情又突然加重,他主動把需否看醫生的決定權交給女兒,加上她按時服藥及旁人體諒,成功考入大學,病情也漸趨穩定。 另一名患者家屬Rainbow憶述,八十年代自己還是小六生時,媽媽因患思覺失調,被送青山醫院治理。由於當年精神病教育及服務不普及,令當時年紀小小的她感害怕,猶如看見媽媽被關入重門深鎖的監獄。Rainbow的媽媽回家後,仍常出現幻覺,認為別人會對其不利,也叮囑女兒不能告訴別人她的情G,又曾擅自停藥及無故來電破口大罵,令她飽受精神壓力,甚至兩度想過自殺。幸好參與支援小組及獲社福機構幫助,與有類似經歷的家屬交流,從中獲取共鳴及支持,才能渡過難關。 勞福局:朋輩支援冀常規化 浸信會愛蘆懋|服務處昨日舉行第6屆「全港精神康復者家屬會議」,過百名來自兩岸四地的精神病家屬參加。機構呼籲政府加L對患者家屬的支援服務及公摹虼|,減少社會歧視。勞福局副局長蕭偉強致辭時亦表示,由精神病康復者主導、為期兩年的朋輩支援者先導計劃在去年3月推出,若成效理想,希望把計劃常規化,加L對家屬援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