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X 行業:循環回收 你我做起
【明報專訊】根據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14年的統計數字,香港每日平均棄置於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總量達14,859公噸,塑膠垃圾佔其中約五分之一。做好塑膠回收,對減少香港的廢物棄置量有很大幫助。早前,在佛教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的回收物料轉運中心內,項目協調員梁昌材就向好奇的何一言(聖公會青衣村何澤芸小學,六年級)及雷天韻(啟基學校,三年級)介紹塑膠回收工作,兩人對這行業有更深的認識。
■回收五部曲(圖a)
(1) 蒐集膠樽
中心每日處理約600公斤的塑膠廢物。當社區收集箱收到足夠數量的塑膠,便會運送至回收站。
(2) 分類
回收站工作人員將塑膠再細分為三大類:
1號塑膠: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呈白色或透明,主要用作人造纖維、飲品膠樽
2號塑膠:聚乙烯(PE),呈半透明,沐浴或清潔用品瓶子一般由這種塑膠生產
3至7號混合塑膠:包括不同類型塑膠,如6號可製成發泡膠、7號可製成光碟、餐具等
(3) 簡單分拆處理
工作人員會將樽蓋及樽身份開,並倒出剩餘液。
另外,部分膠樽如沐浴露瓶泵頭內置金屬彈簧,工作人員需用鉗子將泵頭拆開並取出彈簧,將塑膠和金屬分開放置。
(4) 壓成膠磚
經過分拆及簡單清理程序後,膠樽會被倒進打扎機,以壓成磚塊。工場共有兩部打扎機,大打扎機能產生100公噸壓力,可處理1號及2號塑膠;小打扎機可產生50公噸壓力,用作混合壓縮3至7號塑膠。由於塑膠具彈性,所以整個壓縮程序需要一天。每塊壓縮後的「膠磚」重約500公斤,工作人員會用鐵線穿紮好,防止散開。工場每天能夠處理大約1公噸的塑膠, 然後運往環保園循環再造。
(5) 運送至環保園作再造處理
壓縮膠磚運至環保園後,會被切成碎片並清洗。在水池中,碎片會因類別而有不同的浮沉效果,密度較高的浮於水面,密度較低的向下沉,如5號塑膠製樽蓋會浮在水面,1號塑膠則會下沉,這方便循環再造的分類。最後,碎片會熱熔成為膠粒,成為塑膠產品的原材料。
被切碎及清洗後的塑膠碎片,會按照不同的塑膠類別而有不同的浮沉效果,並熱熔成膠粒(白色)。
■知多點
回收塑膠可造衫(圖b)
這件衣服(圖1最左)由7個塑膠樽製成,雷天韻觸摸後說:「由塑膠回收製成的衣服與平日穿著的衣服質感相同,很柔軟。」循環塑膠製成也可製成毛氈(圖2),並送至災區作賑災之用。
玩具及膠袋可回收(圖c)
塑膠玩具及膠袋都可以回收。中心會將過大或過小的塑膠棄置物集中在布袋或膠箱中,蒐集一定數量後運至環保園。
果皮酵素減臭味蚊蟲(圖d)
在工場繞了一圈,沒發現有蚊患及臭味問題,梁昌材解釋,「工場會使用由果皮、水及片糖製成的果皮酵素作清潔劑。果皮來自附近的廚餘收集中心,按比例製作後發酵9個月至1年即可使用。」
■想一想
2012年,港人全年棄置於堆填區的塑膠約984,788公噸,可是卻只有約三分一有回收處理,餘下近七成塑膠被棄置在堆填區。2014年,香港整體廢物回收率只有37%。
項目協調員梁昌材認為,「要透過政府與民間機構合作,配合政策資助,回收業才有所發展。」
工場監督林桂霖認為香港人對回收廢物的意識不足,「部分人未必會分類回收膠樽,這需從宣傳教育及我們每人開始做起。」
除了「循環再造」,你有方法紓緩塑膠棄置的問題嗎?
■關鍵詞
廢物回收 Waste recycling
塑膠 Plastic
堆填區 Landfill
文:鄭律銘
圖:黃志東、鄭律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