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青海建水壩 恐淹古檉柳林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位於青海省海南州興海縣與貴南縣交界處的羊曲水電站,在2018年建成後,將淹沒約80公頃古檉柳林。當局擬11月15日開始,用半年移植,但專家稱此舉等於毀滅,目前迫在眉睫的是如何才能保護這片古檉柳林。該水電站被列入「十二五」重點建設項目。水電站的淹沒區域影響海南州興海、同德、貴南3縣5個鄉鎮共7000餘人。據青海省政府網站2011年消息,羊曲水電站已完成前期工作,並上報國家發改委。
面積相當4個維園 全球最大
2010年7月,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吳玉虎,在考察青海地區高原植物區系時,偶然發現了一片位於黃河上游同德縣的古檉柳林。整個古檉柳林面積達78.5公頃,佔地約等於4個維園,核心區約16公頃,為全球樹齡最長、面積最大的古檉柳林。
當局擬移植 專家批等同毀滅
中科院新疆地理與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潘伯榮,長期研究乾旱荒漠區植物資源遷地保育,他在實地考察中發現了一段被盜伐的古檉柳樹,通過年輪測定樹齡為102年,由此推斷林中203株古檉柳的樹齡皆在百年以上。這發現顛覆了各種植物誌對檉柳屬灌木或小喬木的定義。檉柳植物研究專家劉銘庭指出,「這片古樹林絕無僅有,全世界最大的檉柳之王就在這裏。」
吳玉虎等學者呼籲,希望能原地保護這片珍貴的古檉柳林。潘伯榮說,科學家還沒有來得及通過古樹研究當地氣候變遷,還沒有來得及收集它的種子,用半年移走樹群,並不是在保護它。
潘伯榮認為,野生古檉柳林在黃河區域已經歷近百年,形成獨特的生物種群,與當地生態環境融為一體,移植等於破壞整個生態系統。北京植物園副總工程師郭翎在實地考察後表示,強行移植很可能使這批古樹「全軍覆沒」。
事件在網上引起熱議。11月8日青海省政府發聲明指羊曲水電站的環評報告尚在修改階段,未得到環保主管部門的批示,卻早在2013年開工建設,屬未批先建;回應古檉柳林保護問題時,青海省政府稱目前已決定停止移植等工作,在最終保護方案未確定及檉柳保護措施未落實前,不得下閘蓄水。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水力發電處理不當 或惹外交糾紛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2014年全球有22.3%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其中水力發電佔16.4%(佔整體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73.2%)。中國水資源豐富,國家能源局2016年11月7日發佈《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披露截至2015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15.3億千瓦,其中水力發電達3.2億千瓦、火力發電(化石燃料發電廠)達9.9億千瓦、核電2608萬千瓦、其餘為風力和太陽能等新能源。未來5年中國將繼續發展水力發電,目標至2020年常規水力發電達3.4億千瓦。
水力發電屬清潔能源,但建造水電站也有不少負面影響(見右表)。由於不少河流流經多國,上游國家建壩截水,可能影響下游國家的水供應。近年中國的新水電站項目便引起鄰近國家的關注,例如:2016年越南面臨90年來最嚴重乾旱,越南曾要求中國3月15日至4月4日增加雲南景洪水電站向湄公河下游的排水量,以紓緩困境。另外2015年10月,西藏最大水電工程、位於雅魯藏布江上游的藏木水電站6號機組竣工,印度再次向中方表達大壩會影響下游供水的憂慮。該河流從西藏流向東南,流入印度東北部,後流入孟加拉。
■參考資料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可再生能源」﹕link.mingpao.com/15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