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藥房經常會遇到患者諮詢先煎藥、後下藥、包煎藥是什麼概念?它和其他藥的煎煮有什麼區別?清代名醫徐大椿《醫學源流論》所論,「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不效,全在於此」。在煎煮方劑時,一般藥物可以共煎,但是有些特殊性質的藥物,在煎煮時間和方法上有特殊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先煎、後下、包煎、單煎、烊化、沖服、泡服及去渣煎服等。
先煎
貝殼類、礦石類、動物角甲類等藥材,因質地堅實,應打碎先煎,煮沸後20min左右再加其他藥材。
主要有以下品種:蛤殼、珍珠母、瓦楞子、煆磁石、代赭石、生石膏、牡蠣、龍骨、醋龜甲、醋鱉甲等。
後下
氣味芳香、含揮發油成分的飲片,宜在其他藥即將煎好時放入,煎煮5分鐘左右即可,以防有效成分揮發。
主要有以下品種:砂仁、薄荷、豆蔻、沉香、青蒿、香薷等;如取大黃瀉下功能時,一般煎15分鐘即可;鉤藤、苦杏仁、徐長卿入煎後煎10-15分鐘即可。
包煎
將藥用薄布包好再放入鍋內煎煮,花粉等微小飲片、較細且含澱粉粘液質較多的飲片、有絨毛對喉嚨有刺激性的飲片均宜包煎。
主要有以下品種:蒲黃、滑石粉、蛤殼粉、車前子、兒茶、海金沙、辛夷、旋複花等。
單煎
某些貴重藥材,為了防止有效成分被其他藥渣吸收,故應單煎取汁,再將其藥渣併入群藥同煎,再將兩次藥汁混合,也可以單獨服用。
主要有以下品種:人參片、西洋參、紅參、水牛角等。
烊化
膠類、蜜膏類、黏性較大且易溶解的中藥不宜與群藥同煎,可將此類藥置於已煎好的藥液中加熱溶化後一起服用。
主要有以下品種:阿膠、蜂蜜、鹿角膠、龜甲膠等。
沖服
某些芳香或貴重中藥,不宜加熱煎煮的,應研成粉末,用藥汁或溫開水沖服。
主要有以下品種:麝香、牛黃、琥珀、三七、紫河車等。
泡服
又稱焗服,指有效成分易於溶於水或久煎易破壞藥效的藥物,將其加入熱的藥汁裡浸泡或用開水泡。
主要有以下品種:膨大海、肉桂等。
去渣再煎
使藥性更加醇和、藥湯之量更少,減少湯液對腸道的刺激性,避免停飲致嘔。
主要有以下品種:小柴胡湯、半夏瀉心湯等。
有毒中藥飲片的煎煮方法
淡附片、制川烏、制草烏應先煎、久煎。其有毒成分為雙酯型烏頭堿,通過長時間的加熱分解成毒性相對較低的單酯型烏頭堿,因為毒性較大,因此在煎煮過程中以口嘗無麻為標準。
注意:無論是何種煎藥方法,煎藥前必須浸泡20-30分鐘再煎煮,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溶出,且浸泡不宜用熱水,以免藥材組織細胞內的蛋白質遇熱凝固而不利於有效成分的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