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軍轉介 社署拒助 綜援家長變「人球」
【明報專訊】「我算是資訊流通,知道有制服津貼,誰知最後還是沒有申請成功。」靠綜援生活、居於九龍城茤衁漱太(化名)說,去年曾主動查問童軍制服資助,但遭童軍職員轉介到社署,社署職員又推說不可申請,無奈之下其兒子只好放棄參加。
難負擔每次活動「一百幾十」
因丈夫行動不便、需全職照顧兩名兒子的王太一家是綜援受助人,去年王太為長子報名參加童軍,相信制服團隊是負擔較輕的課外活動。她憶述,當初以為可支付數十元會費後,再自行申請制服資助,但當她查問童軍職員申請程序時,「他說『領綜援的人要去社署申請』,那我只好往社署查詢」,但社署職員回覆王太查詢時卻說「『沒有叫你參加(童軍)』,所以不受資助」。
王太說難以負擔約四五百元買制服,再加上每次活動花費動輒「一百幾十」元,「你推多幾次(不參加活動),就會有(同儕)壓力」,最後難抵經濟壓力下,兒子唯有放棄參加童軍。
航空團須隊長填申請表
基層市民申請制服團體資助難,原來部分團體申請資助流程亦繁複。記者翻查9個網上有提供資助資料的團體網頁,發現制服資助申請流程相對簡單,均可由申請人自行填寫,但部分申請活動津貼的手續則繁複。
其中,香港航空青年團提供的活動資助申請,須由各個中隊隊長為合資格申請人填妥再交回總部處理。團方回覆本報稱,這安排可確保中隊隊長核實學員所申請資助的活動獲航青團認可,而學員已成功申請及被挑選參與活動時,可確保資助金額被恰當使用,而此安排可方便申請者毋須填表,更踴躍參與。
據民政事務局統計,在2011/12至2014/15年度,每年約有4000至7000多人受惠於「需支援學生隊員資助計劃」的制服津貼,而活動津貼則每年僅有約140至900多人受惠。以2014/15年度為例,制服津貼有7522人受惠,活動津貼則只有973人受惠,只及前者的一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