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研究首次證明,將精子注入開始由未受精卵子發育而成的「偽胚胎」,可以孕育出正常和有繁殖力的老鼠下一代。實驗顛覆了有性繁殖須由卵子與精子首先結合受精的概念,也預視人類未來可用經處理的普通身體細胞跟精子結合,有男男單性繁殖等可能。
科學網站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周二發表了巴斯大學一項利用小鼠做單性繁殖實驗的報告。細胞生物學家佩里(Tony Perry)率領的生物學團隊運用氯化鍶(Strontium chloride)刺激未受精的卵子,令其發展成只有一組染色體的單倍體胚胎(parthenogenote)。此胚胎其後作「有絲分裂」,產生含相同染色體數量的細胞,方式與皮膚細胞等身體其他細胞分裂時無異,不過由於染色體數量只有正常受精胚胎的一半,一般狀况下不能產生存活的後代。
誕健康小鼠 擁生育能力
研究員在胚胎剛開始分裂階段注入精子,發現胚胎成功發展出擁有兩組染色體的細胞,即變成了真胚胎。儘管成功受孕率僅24%,可是植入雌鼠後產下的30隻小鼠皆健康和壽命等均正常,而且俱能生育後代,後代也繁衍下去。
佩里指出,過去科學界一直認為哺乳類動物的精子必須先與卵子結合產生胚胎,才能孕育正常後代,今次研究顛覆了人類約200年前首次觀察到哺乳動物卵子以來發展的繁殖理論。儘管研究尚屬初步,不過專家相信除卵子外,經過處理的普通身體細胞也能跟精子結合繁殖,甚至其他細胞亦可能互相結合而產後代,毋須精子或卵子。
助治不育救瀕危物種
專家相信此法有助治療不育和使瀕危物種繁殖,亦可衍生巨大社會影響。佩里說:「未來有一種可能,是只靠兩個男人都能生孩子──例如一人捐出普通細胞,一人捐出精子;或者一個男人用自己的細胞和精子繁殖——那孩子會較像是非同卵雙胞胎,而非複製人。」
無參與上述實驗的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演化生物學家克拉克(Hugh Clarke)評論稱,研究團隊證明了開始胚胎發育過程、即將由單一細胞分裂的卵子,依然保留「改造」精子DNA的能力。所以,這種能力不僅限於卵子受精時間。
資助研究機構醫學研究委員會的科爾維爾—納什(Paul Colville-Nash)說:「這是一項令人興奮的研究,或許有助我們了解更多生命怎樣開始、什麼控制胚胎的可行性,這些或許是對生育重要的機制。也許有一天,這甚至影響我們怎樣對待不育,儘管這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年早前,有中國科學家利用幹細胞製造出精子,用以跟卵子結合,育出健康老鼠。
(BBC/衛報/金融時報/科學家雜誌/自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