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各答天使」曾陷信仰危機
德蘭修女以「服侍窮人中最貧窮者」志業,有「加爾各答天使」美稱,但她也曾陷入信仰危機。
德蘭修女1910年8月26日生於當時隸屬奧斯曼帝國、今天位於馬其頓的斯科普里(Skopje),父母都是阿爾巴尼亞人。她年僅16歲便入修院,1928年先到愛爾蘭學英語及投入差傳工作,翌年便遠赴印度加爾各答,給富裕人家的子女教地理,並展開宣教工作。
曾感灰心 稱或成「黑暗的聖人」
1950年,她帶着12個信徒創辦仁愛傳教修女會。她設立「垂死者之家」和收容殘障兒童的孤兒院,但同時陷入信仰危機,感到天堂之於她宛若虛無,自己軟弱乏力,失去愛心與熱情。在50年代的書信中,她曾請人為她代禱,說:「即使我成了聖人,肯定也是黑暗的一個。」幸好她最後還是撐了下去。
1979年,諾貝爾評審會指因為貧窮也能危害和平,而她「為克勝貧窮和困窘作出貢獻」,故將和平獎頒予她。她頂着這名銜,1982年斡旋以色列軍與巴勒斯坦游擊隊促成暫時停火,救出交戰前線醫院的兒童。在非洲埃塞俄比亞,她請官員把騰空的政府部門改設孤兒院。她又積極援助切爾諾貝爾核泄漏的受害者、亞美尼亞地震災民。她曾把19.2萬美元和平獎獎金捐給印度窮人,1993年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時,亦曾自請到「仁愛之家」與露宿者同眠,請港大把原安排入住的五星級酒店租金及博士袍費,捐作慈善。
援助無數戰童災民
仁愛會在其努力下,迄已在139國和地區(包括香港)設有758個服務單位,例如孤兒院、學校、給病患垂死者的家和露宿者之家等,職員達5600人,義工數以萬計。德蘭修女1997年9月5日以87歲高齡病逝。
(公教報/法新社/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