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婦街市開店 送書香解憂 裝修開業「一腳踢」 字典當牆紙
【明報專訊】經營書店不易,始終有人不計回報,只為惜書。商場舖租太貴,老闆娘陳立程(Phyllis)便在大埔寶湖道街市開設「解憂舊書店」。百多呎店面書卷味十足,暫未有空調,心靜自然涼。她撕下字典書頁作牆紙,收書、上架、抹地「一腳踢」,為二手書覓知音。店內兩個書櫃展示其個人珍藏,都是非賣品,部分如林語堂The Importance of Living和胡適短篇小說集更是「眼看手勿動」,因年代久遠,書頁已變硬,「一揭便散」。至於店名「解憂」,靈感來自日本作家東野圭吾著作《解憂雜貨店》,「如果有一個地方,可以解決我們所有的煩惱……」埋首書堆大概是個選擇。
明報記者 袁樂婷
「暫時未有冷氣,要忍耐下。」幾乎每名書友進店,Phyllis都會重複同樣對白,舖位暫時只靠大風扇通風。訪問當天,她一大早親自到錦田「收書」,匆匆放上書櫃,還未及分類;邊談邊抹地,尚未營業已揮汗如雨,「其實挺佩服大家不怕熱,逗留這麼久」。她說,有些書友「痗氶v,閒聊個多小時仍意猶未盡。
愛街市租廉「貼地」 買R可「打書釘」
寶湖道街市近年人流減,難得有書店進駐乾貨區,添了些生氣。相鄰舖位是美容小店和中醫舖,出入不必經過魚檔或鮮肉^;店內地板和書櫃都是Phyllis網購的二手貨,簡潔清新。為何選在街市開業?她坦率直言:「租金平。」現時舖位月租約5000元,同區商場的蚊型店面月租要逾萬元。坐落街市另一好處是夠「貼地」,把書香重新帶入社區。店內客人不乏準備「買R」、手拿環保袋的街坊,「我希望做到台灣書店的感覺,雖然不能賣咖啡,但歡迎大家帶飲品過來」。店中央幾張矮_,可讓書友「打躉」。
展示個人珍藏 不捨得賣
Phyllis數年前辭工陪兒子適應升中,待兒子升讀中三,家庭主婦自覺可以抽身,去年底萌生念頭,半年後終於成真,書店上周六開張。她自小愛看書,家中藏書放滿兩個書櫃,櫃旁地上另散落一些書。她笑言,丈夫聽到她說整理藏書、開二手書店,「他很開心,覺得家中終於騰出些空間。其實(自己的藏書)大多不捨得賣,不過換個位置存放罷了」。店中一角放了些張愛玲、東野圭吾和村上春樹著作,都是心頭好,表明不割愛,「我很享受每日對住灡恁v。
獲慷慨贈書 為書覓知音
她說,開店主要為興趣,並非靠它養家,籌備期間曾向其他二手書店取經,對方大方分享經營之道,甚至在她未儲夠書開店前慷慨贈書。「解憂舊書店」在facebook宣傳後一呼百應,有書友從上環驅車送3大袋書到大埔。她說,店內二手書一般定價半價或以下,「除非是很舊的書,當時售價已不能作準」。她另從本地出版社或內地書店尋找有趣書籍,如內地藝術家朱贏椿用昆蟲的身體沾墨寫成《蟲子書》,很快便遇上知音。
原以為開書店等於每分每秒與書為伴,「當落手落腳經營,反而沒什麼時間看書」。近年不少書店捱不住結業,她對行業前景不感悲觀,「香港愛書人其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