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ngo ng g nei gong mud!」時下年輕人愛用粵語拼音溝通,拿去問中英兼擅的馮強,他笑着說﹕「我唔知你講乜!」一眼就讀懂這不中不西的句子。這位《南華早報》前副總編輯,堅持打信息也要用正統、標準的英語,並說每日半小時,一年下來,就寫得一手好英文。做人,要擇善固執。
文、圖:司徒俊樂
馮強擇善固執,始於中學。男生一般看武俠小說,但他卻偏愛瓊瑤,《煙雨濛濛》、《窗外》、《寒煙翠》等,愛不釋手。「我欣賞她的文筆,寫得很細緻,而且文字優美,不像武俠小說般剛強。」馮強因文筆太似瓊瑤,投稿時曾被誤當女生:「大學以筆名投稿,結果刊登出來時,他們畫了個女生的『公仔』(配在名字旁邊),你說可不可笑?」
愛讀瓊瑤作品遭取笑
因愛看瓊瑤,馮強中學更曾被欺負,拿來開玩笑,「最初是有不開心的,但到派(中文作文考試)成績時,老師說全班只有馮強得70多分,其他人只有50多分,更朗讀我的作品,一切都值得了」。馮強說,這不單是鼓勵,更令同學不再笑他,「無人夠膽再出聲(笑我)。……他們會說為什麼馮強能有70多分,就是因為看瓊瑤」。
中學畢業,放棄考大學,為養家而工作。但過不多久,還是想讀書,於是報考中文大學。馮強知道要出人頭地,必須讀好英文。於是省下早餐錢,坐一小時火車由大學去尖沙嘴,買英文報章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日復日的閱讀,令英文大有進步,後來甚至投身英文報章。
任外媒副總 靠把關力服眾
由記者做起,先後任職於《華爾街日報》、加拿大《金融郵報》、《明報》。1994年以華人身分加入《南華早報》擔任副總編輯,有外籍同事不接受他,「但當我差不多每天都找到他們有錯,不出三個月,人人都對我心服口服」。找出錯處,英文根柢要好,還要勤力——查字典。從前要用厚厚的字典書,可「現在的iPad(平板電腦)很方便,按一下便可以翻譯出來」。
執著於字多年未變
訪問當天,馮強說他早上剛查了一個字。如果說到一個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會以為是at his crossroad?錯,沒有『crossroad』,只有『crossroads』……我以前用過,但很久沒用,還是查一查比較穩妥」。對文字的一絲不苟,至今仍如斯執著。
◆馮強
中學:新界喇沙中學
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學士
香港大學公共行政學碩士
劍橋大學國際關係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