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進大學以前,常聽到一句話:「一百個大學生,有一百種大學生活。」雖然這句話跟「大學生應該是浪漫的」之類的說話一樣,建基於某種過分美好的幻想,並無可避免地掩蓋了某些殘酷而不堪的事實,但卻令十七歲的我對大學生活充滿期盼——畢竟,中學時,除了少數風頭躉,大概一百個中學生都過茼P一種中學生活。(一樣的髮型、一樣的校服、一樣的侷促班房、一樣的補習社、一樣的考試、一樣的勞累……)
所以,一如所料,進入大學以後,大家就如被困籠中多年的鳥重見天空,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學生可以任意走堂(曠課)、遲到,上課可以玩手機、睡覺。再沒有老師會沒收電話、記同學名,也不會催逼學生溫習、交功課。同學遲交功課、考試成績差,只會反映在GPA(成績平均績點)上。除非GPA真的慘不忍睹,否則大部分人都能平安地讀完四年大學。
不談讀書(許多人或許根本不會讀書),談生活。若住在宿舍,不會有母親大人三R一湯的招待,也不會一到十二點就被催促上H睡覺,許多人餐餐食垃圾食物,打機、談話、打麻將到日出才徐徐爬上H,一覺睡至日上三竿……這種無拘無束的「自由」例子多不勝數,但為免題目變成「大學生的糜爛」,還是暫且不列舉下去。
可是,正如迎向陽光卻徘徊在籠內不敢拍翼的鳥,只要細想便不難得知,十七八歲的孩子(心境仍像孩子),根本無法承受這空前的自由。很快,我們便投入一個又一個大學組織,服膺於另一套傳統、另一種權威。壓力不再來自老師,而是「上莊」(學會的上一屆幹事)。我們要經歷不符人性的無限期諮詢、盡力滿足「上莊」和「老鬼」的要求。我們也可能受制於宿舍傳統,為宿舍利益奮鬥。大學生所謂的「自由」,最終就在讀書、兼職、住宿、上莊、拍拖這些所謂「大學五件事」之中消耗殆盡。
人們在偌大的自由迷宮中迷失、徬徨。究竟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要追求怎樣的生活?我記起初進大學時有老師跟我說——大學最重要的事,是找到興趣。興趣並不是指消遣玩意,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真正的熱情所在。那點熱情,就是支撐我們一直過活、追尋理想的原動力。
我這才意識到,大學所賦予我們的,或我們應追求的,並不只是免受束縛的消極自由,而是自發的、具創造力、能實現自我與理想的積極自由。一百種大學生活,不是一百種住宿生活、一百種上莊生活,而是一百個大學生發自個人、叩問本心以後所要實現的一百種生活。
好困難。但大學的好處是,人很多,有趣的人更多,周遭總有奇人異士出現。比如說,我有一個朋友,很喜歡寫劇本、拍電影,臨近學期末丟下畢業論文,天天替朋友拍微電影;另一個朋友,關心時政,去遊行、集會、衝擊,認為比起學業、人事、八卦,有更多重要的事值得他花心力關注,後來輾轉上了學生會莊;有一群朋友,支持香港小店,自發辦了士多共購小店商品,打理店舖、搬搬抬抬;有個莊員,喜歡閱讀、熱愛書本,就半個身子投進了二手書店,為書店的存亡牽腸掛肚……都是些充滿熱情的人。
找到心中所愛、知道真正想要的,並追求與實現理想,大概是一生中最困難的課題。但只要擺脫外界賦予我們一式一樣的框框,勇於想像,我深信終究能找到。沒有人能主宰我們,除了我們自身。那就是自由對於我的意義。共勉之。
圖:資料圖片
文:黃蕊獻 - 第三屆中學文憑試考生,中文、中國文學、中史考獲5**成績,現就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二年級,熱愛閱讀、寫作,深信真誠乃寫作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