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聯同政府及津貼小學議會昨天舉行三方會談,跟進低於標準校舍問題。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與5名校舍低於標準的小學校長展示校舍老化問題,位於牛頭角的閩僑小學,課室有多處石屎剝落、鋼筋暴露、亦出現空心牆,部分深度足以放置一支原子筆,且天台地磚滲水,令樓下班房天花剝落。葉敦促教育局撥款予有緊急維修需要的學校修葺要更彈性,優先安排這類校舍重建、重置及進行改善工程。 教局昨強調目前尚在使用的校舍,包括28所「火柴盒式」小學,都符合法例規定,過去5年每年批核的學校大型修葺工程預算總開支平均約為8.3億元,足見教局正積極改善學校設施。 有意重建校舍或擴建的學校會向教局表達意向,局方會評估計劃是否值得支持,包括因應工地限制的技術可行性。 維修最少3000元方批核 校內有近半非華語學生的閩僑小學有47年歷史,坐落牛頭角上h,校長葉淑婷說︰「牛上牛下(上h及下h)都拆驉A點解我]仲未拆?」該校除了石屎剝落外,亦有舊式鐵窗的手柄無故脫落掉到操場,幸無傷及學生;男廁的水箱又曾整個倒塌。她又稱,教育局規定學校每項維修工程費用必須達到3000元,局方才會承擔,否則需由學校支付。她指蚑珓リ悛嶊漸~露鋼筋說︰「每次掉石屎時,我都要儲夠3000元(維修費),不能即時維修。」 校長質疑教局無視獨特需要 位於深井的靈光小學依山而建,學生入校門後需登上一條數十級的樓梯才可到達學校平台,校長黃啟倫指該校處於當風位,每逢下雨,即使學生撐茬吽B穿起雨衣,到達平台後必渾身濕透,曾有教師及學生因路滑跣倒。黃曾向教局申請興建遮雨設施,但分區教育主任以設施屬「非標準項目」為由拒絕,黃反問「教育局是否不會因應學校的獨特需要而批出項目」? 無升降機 機構拒合辦活動 聖公會基愛小學並非火柴盒式學校,但已有58年歷史,近年設施老化,但仍未做過改善工程,每逢大雨,不但牆身滲水,教員室亦會水浸。該校又沒有升降機,教師每天需行樓梯把數十部平板電腦帶到課室;校長陳嘉文又表示,該校禮堂處於3樓,但因沒升降機,很多時邀請其他機構合辦活動,如舉辦書展等,都被拒絕,「聽到只可以行樓梯,別人都較不願意到來搞活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