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文大學醫學院去年提出讓文憑試考獲44分的學生直入醫科二年級,豁免首年「非核心醫學課程」,令6年制醫科課程縮為5年,遭香港大學醫學院長梁卓偉批「教育沒捷徑」,醫務委員會成立專家小組審視「跳級」,中大被迫暫緩計劃。醫委會專家小組成員蔡堅證實,小組一致認為「跳級」不影響畢業生醫學水平,又稱醫委會本月初已接納小組報告。教育局指出,除非院校有非常充分和特殊理據,否則不認為院校可縮短標準修業期。
教局:應全人發展
教育局回應,該局和教資會未聽聞醫委會對中大醫科收生最新公告,指除非院校有非常充分和特殊理據,否則不認為院校可容許學生縮短標準修業期及將安排制度化。局方續指出, 中大在收生和課程設計方面享自主權,但重申新學制將修業期延長一年,乃盼學生接觸更寬廣知識,達至全人發展,教資會亦因此額外向院校每年提供逾20億元。局方表示,院校除考慮個別專業團體意見外,亦應確保其課程能達新學制目標和要求,並善用額外公帑資源。教育局和教資會將密切留意發展,並按需要與院校跟進。
不影響畢業生水平
蔡堅指出,醫委會除了接納尖子「跳級」,也接納中大去年一併提出的「3加3」安排,即獲頒菲臘親王獎學金學生,可先在英國劍橋大學讀醫3年,再入讀中大醫科四年級,兩個計劃最快可於今年9月推出。蔡又指出,由2名分別來自澳洲及英國專家、4名醫學及1名非業界成員組成的7人小組,審視畢業生醫學水平會否因跳級影響,兩名外國教授認為跳級生畢業時的醫學水平不會差於其他同學,最後一致同意兩項計劃不影響畢業生水平。
「英有類似制度 院校可自主」
據悉,中大兩項計劃被接納的原因有三,其一是英國有類似制度;其二是大學有自主權把6年制課程縮短為5年;其三是跳級醫科生畢業時的考試與其餘醫科生一致。消息人士指即使有委員有不同想法,但基於對制度的信任,都會接納報告。他指醫科學制6改5有否影響質素是價值判斷,「以往一向都5年,並非不可行,只是3改4時(醫科5改6)相信有好處,且大學因此多獲撥款」,改制最明顯可能是「搶客」,即搶走了港大尖子。
中大未透露會否9月推行
教育局消息人士透露,大學對課程有自我評審資格,「但教資會畀了錢,如學生讀得5年,要對社會有交代,讀少一年並非不對、走錯路,但究竟符不符合334精神?」他續指大學並非只訓練醫生,還要着重大學教育,反問「這個課程係咁,其他科是否都可以呢?」。
港大重申教育無捷徑
中大醫學院回覆指一直與醫委會保持緊密溝通,醫委會對其醫學士課程及彈性安排給予非常正面評價,將繼續向相關持份者溝通,但沒透露新計劃會否於9月推行。
港大醫學院則重申,「教育無捷徑」,尤其是人命攸關的醫學教育,期望教育局澄清,基於文憑試入學成績而容許個別學生縮短學習年期並將之常規化,是否符合新學制精神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