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非「老人專利」 最年輕僅6歲

[2016.04.08] 發表

【明報專訊】世界衛生組織(WHO)將今年的重點定為「應對糖尿病」。記者從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獲悉,在過去十年間,廣東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從2.8%C升至10%。廣東省18歲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0.0%,據此估計全省糖尿病患者高達800多萬人。

糖尿病最大危害是多發併發症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慢性病,主要有兩種:患者不能自己分泌胰島素的,稱為「1型糖尿病」,這部分患者較少;90%以上患者為「2型糖尿病」,是由於人體產生的胰島素相對不足或無法妥善利用所導致。

據廣東省疾控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所主任醫師王曄介紹,胰島素是人體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血中的葡萄糖是人體組織能量的來源,但如果血糖持續較高的話也會損害身體。」

專家介紹,糖尿病引發的最大危害其實是各種危險並多發的併發症。王曄說,「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無法得到控制,久而久之各主要器官系統就會受損,造成血管、神經損傷和多臟器功能衰竭,所以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視網膜病變造成的失明、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腦病、腎衰、陽痿以及可能導致截肢的感染。」

令人擔憂的是,調查發現,廣東省糖尿病患者對自身患病的知曉率僅為63.9%,進行治療的比例僅為58.1%,而患者中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比例僅為26.2%。

省疾控中心發現,這「三低」直接導致本省糖尿病患者的併發症多發,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此外,糖尿病患者年輕化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以往兒童糖尿病患者多為遺傳性佔主導的1型,近幾年來2型糖尿病患者已經佔到兒童患者10%左右。據了解,全國最年輕的患者僅僅6歲。

王曄指出,兒童肥胖、缺少運動是最大原因。「我們調查發現,全省只有不到兩成人能做到每天運動一下。青少年學習壓力大,每天坐荇阞纗F十幾小時,一有空閒時間就看電視、打遊戲;青壯年工作壓力大,也是久坐人群,應酬多,運動少,宅男愈來愈多是糖尿病高發的一個原因。」王曄說。

王曄強調:「第二種危險因素是更常見的致病原因。所以糖尿病、特別是2型糖尿病也被稱為生活方式疾病的一種。」

要有效預防或改善2型糖尿病的症狀、減少併發症其實不難。

控血糖:一年4次免費隨訪

王曄說:「健康飲食,每天吃三到五份水果和蔬菜,並減少糖和飽和脂肪的攝入量,同時要戒煙限酒;從事有規律的體力活動,每天進行至少30分鐘強度適中的運動,保持正常體重,簡要的說要做到吃動平衡。」 此外,保持一個愉快健康的心理,能大大降低患糖尿病和併發症的風險。

專家提醒,控制好血糖對糖尿病患者尤為重要。「除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定期監測血糖、合理規範用藥也是患者們要做好的日常工作。」

專家表示,有些患者買了血糖儀在家自測血糖,這種方式非常好。

另外,自2009年以來,全國所有鄉鎮社區的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都為35歲以上糖尿病患者提供一年四次的免費隨訪服務,內容既包括檢測血糖、常規體檢、足部觸診等糖尿病專項檢查,還有生活方式干預指導、規範用藥等服務;對於血糖控制不滿意的患者,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還會提供向上級醫療機構的轉診服務。

更多中國要聞
軍報抽獎廣告免費遊西沙
【明報專訊】中央軍委機關報《解放軍報》7日破天荒刊載「西沙旅遊」的抽獎活動廣告,宣稱獲獎者可以在本月中下旬前往西沙群島免費旅遊。被指透過多元... 詳情
永暑礁設施曝光 完善如城市
【明報專訊】南海局勢持續緊張,中國繼續在南海島礁建設。有內地軍事論壇披露永暑礁最近的嶼P照片,顯示永暑礁上的設施日漸完備,島礁已建成住... 詳情
【明報專訊】全球金融數據提供商迪羅基公司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已公布的外向併購總額達922億美元,再創新高。數據顯示,... 詳情
【明報專訊】貪官的受賄手法有許多種,有愛吃美食的貪官,最喜歡接受宴請吃些罕見食材。廣東惠州市公安局前局長洪永林因受賄罪被判死刑,居然還遺憾地... 詳情
公安局長被控賣官 當庭翻供
【明報專訊】昨日,廣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原政委、汕尾市公安局原局長馬偉靈(副廳級,圖)涉嫌受賄一案在佛山中院審理。在共計14項的指控中...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