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皮膚科新症 不足半數12周獲診
【明報專訊】衛生署社會衛生科轄下的皮膚科診所在過去2年,病人在12周內獲得首次診治的比率持續下跌,2015年更低至43%,遠低於90%診治率的目標。衛生署回覆說,社會衛生科現有30名醫生,去年有4名醫生離職,令新症輪候時間較以往長,署方會採取分流制度,嚴重或可能變成嚴重的個案會優先處理。
4醫生離職致輪候延長
立法會議員李國麟就財委會特別會議討論開支預算,向衛生署提出上述問題。衛生署回覆本報的資料顯示,2013、2014及2015年皮膚科診所的新症,分別為27,989、28,494及27,366宗,新症病人在12周內首次就診比率,分別為53%、48%及43%,低於90%的目標。
低於90%目標診治率
在各類皮膚病中,以濕疹/皮膚炎佔最多,2013、2014年分別有3267及3216宗;其次是疣,分佔1372及1457宗,銀屑病分佔516及513宗。
署方稱,病人在等候診治期間,可往政府普通科門診或家庭醫生求診;若病情轉急可到已預約診所,由當值資深護士為病人初步評估;若病情嚴重,護士會安排更合適的診症期。
皮膚科醫生史泰祖指到衛生署皮膚科診所求診的病人,是經普通科或家庭醫生轉介,需接受專科醫生治療或做手術,若等3個月仍未獲得診治,對病人是很痛苦。他說,有銀屑病人怕尷尬,不敢到相熟的理髮店剪頭髮,寧願避到深圳剪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