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億歷史建築基金 1億資助修葺 新增委會管理 古諮委員憂架H疊屋
【明報專訊】今年《施政報告》接納古諮會建議,提出撥款5億元成立為保育歷史建築而設的基金。古諮會昨討論基金運作,發展局建議基金撥出4億元支付新一輪「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下稱伙伴計劃)的工程費,餘下1億元替已評級的歷史建築維修資助上限「加碼」,已出租的政府建築物亦能受惠。對於局方建議新增委員會就基金運作向政府提供意見,有古諮會委員擔心架H疊屋,局方回應指考慮日後由單一委員會處理屬基金範疇的事務。
發展局昨在古諮會上表示,基金將以行政方式成立,當中撥出4億元支付伙伴計劃的工程費,餘下1億元包括提升已評級的歷史建築維修資助上限,並由原本只限私人建築的業主申請,擴至涵蓋非政府用途的評級建築,令正使用政府建築物的租戶亦能申請,用作公眾教育、學術研究等活動。
4億付伙伴計劃工程費
古諮會委員林中偉在會上稱,過往活化項目成本以億元計,質疑撥款的可持續性,「若每個項目2億,兩個項目已經冇4億」。發展局副秘書長林啟忠稱,預計4億元足以支付將推出的第5期伙伴計劃,並指目前維修資助上限100萬元水平是「LL緊」,「所以會大幅增長」,預計年中公布詳情。
大增維修資助上限
發展局在2008年設立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提供意見,並評核伙伴計劃的申請書。對於局方將就基金成立新委員會,就分配資助、公眾活動、學術研究向政府提出意見,主席由非官方人士擔任,古諮會委員何培斌擔心會架H疊屋。林啟忠回應稱,相比現有的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新委員會處理範疇較多,長遠考慮交由單一委員會處理基金的涵蓋範圍。
古諮會主席林筱魯會後稱,冀5億元的基金可持續下去,並認為基金的新委員會與古諮會分工未有重疊,指古諮會定位清晰,主要討論評級及政策。
公共專業聯盟主席吳永輝質疑政府不成立法定基金,新委員會或與古諮會角色有衝突,兩委員會意見不合時亦難處理。獲評二級歷史建築的梅窩袁氏大屋後人袁哲之稱,大屋日久失修,現有政策只能小修小補,意義不大(見另稿)。
提升馬鞍山礦場評級
古諮會昨亦討論馬鞍山礦場的歷史建築評級。古蹟辦將礦場及相關建築分為5個評級項目,並建議全部評為3級,但多名古諮會委員認為這是本港唯一礦場,昔日亦是獨特社區,最終通過提升礦洞外牆及天主教聖若瑟堂建築群為擬議二級歷史建築,選礦廠、員工食堂等日常居地和信義會恩光堂3個項目則維持擬議三級。
另外,就屹立北角63年、具現代主義建築特色的皇都戲院正有財團積極收購,古蹟辦昨透露日前向屋宇署查詢,署方表示仍未收到拆卸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