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人生而平等。1978年8月,聯合國反對種族主義世界大會通過的宣言指出,各種形式的種族歧視,危害世界和平和安全;種族隔離制度是一種反人類的罪行和對人類尊嚴的侮辱,也是對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威脅。種族歧視影響個人自尊自信,歧視問題也可能成為社會衝突的苗頭。
例子1﹕納粹種族清洗猶太人
歷史上最著名的種族主義逼害行動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主義逼害猶太人,造成逾600萬人死亡的猶太人大屠殺。戰後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第一、二條即確保種族等因素不該用來區分人人應有的平等尊嚴及權利。
例子2﹕南非種族隔離政策
南非於1948年實施種族隔離政策,對白人與非白人(即黑人、有色人種和印度人)作地理上分隔,後者只能享用次等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只佔約1/6人口的白人,掌握國家政治經濟實權,有色人種成為廉價勞工,很多黑人農場工只拿到白人1/8的工資。
南非1950年代起出現一系列反種族隔離的抗爭運動。1960年3月21日的沙佩維爾事件中,警察向示威的群眾開槍。1966年,聯合國指摘「種族隔離是對人類的罪行」。國際社會譴責和對南非實施經濟制裁,南非遭國際體壇杯葛,曾被禁參加奧運會。至1994年,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正式結束。
例子3﹕「世界棄民」羅興亞人
羅興亞人(Rohingya)為信奉伊斯蘭教的混血民族,散居於緬甸、孟加拉、泰國等地,緬甸境內約有80萬。緬甸主要族群為佛教徒,由於宗教和種族差異,羅興亞人多年來備受歧視,不獲政府承認為國民,更遭受各種剝削,包括被沒收土地、限制出入、強迫勞動、限制結婚生育等,亦不能享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
不少羅興亞人為改善生活出逃,但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和澳洲等國拒絕蛇船進入,2015年初曾引發人道危機;5月泰國邊境發現多個「人蛇」亂葬崗。
聯合國將羅興亞人列為全球受逼害最嚴重的少數族群之一。2014年,聯合國通過決議促請緬甸給予羅興亞人公民身分,但遭激進佛教勢力抵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拒絕就羅興亞人問題表態,惹西方傳媒詬病。
例子4:歐洲反伊斯蘭潮
「伊斯蘭恐懼」(Islamophobia)被視為宗教不容忍和仇外心理的形式之一,也有意見認為是一種種族主義,但這存在爭議。歐洲近年穆斯林人口明顯增加,加上ISIS等極端組織威脅日增,令多國陷入恐伊斯蘭情緒,觸發不少針對穆斯林的極端事件。2015年起多國出現反移民示威,而隨大批敘利亞難民湧入,極右政黨崛起,使民眾的排外情緒加劇,恐成區內政局不穩的導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