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辯能力﹕辨析議題的爭議點

[2016.01.28] 發表

【明報專訊】沒有(完美)解決方案,只有權衡取捨而已。(There are no solutions, only trade-off.)——美國當代經濟學家湯瑪斯.索威爾(Thomas Sowell)

通識教育科強調議題探究,那到底什麼是「議題」(issue)呢﹖筆者給的定義很簡單,所謂議題,就是一項社會上尚未有共識看法的問題。正因為尚未有共識看法,所以才有「可議」之處。英語issue一字亦是如此含義。有兩點要注意﹕

“ 第一,共識不等於真理,有了共識不等於掌握了真理,產生了共識不等於沒了可議之處;

第二,如何辨析一項議題的焦點(focus of issue),也就是「可議之處」。 ”

共識不等於真理 共識不等於正當

這一點在自然科學上比較好理解。數百年前,在科學證明大地是圓的之前,人們都有一項共識﹕大地(Earth)是平的。今天看來,這個共識明顯不是真理。

通識科更多的是關注社會議題,而社會議題比起科學議題,「共識」與「真理」、「正當」之間的差異更不易為人所察覺。在1960年代之前,美國白人歧視黑人幾乎是國民共識,更有法律「保障」,但此共識不見得就是真理。近年歐洲國家頻繁通過法例限制回教人士的生活習俗,例如回教婦女包頭巾等。法例得以在這些民主國家通過,證明一定程度是國民共識,然而這共識是否就是合理而毫無爭議餘地?

通識科着重批評思維,而培養批評思維的首要態度是,看上去愈是社會共識的東西,愈應該保持冷靜態度,小心檢視背後依據。

辨析議題焦點

既然議題是指缺乏社會共識的問題,那議題的焦點就是那缺乏共識之處、社會爭議最集中之處。

爭議焦點不外乎以下6項﹕(見表)

別被上表嚇壞了,說到底只有兩項爭議﹕爭議「因」和爭議「果」。

原因、條件都是「因」的爭議,影響、道德、方法都是「果」的爭議。「道德」爭議其實離不開「果」/「影響」﹕之所以褒,是因為其正面影響﹔之所以貶,是因為其負面影響。而「方法」爭議不外乎該不該用此方法,這取決於此方法是正面大於負面影響,還是相反。

文﹕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資深通識科教師 鄧飛

更多教育
實戰錦囊﹕多大程度題答題技巧
【明報專訊】◆洗版(見圖) ●雯老師﹕同學在回答多大程度題目時要表達清晰立場,並就立場提出多角度的論點,輔以具說服力的論據以支持自己的... 詳情
【明報專訊】上回跟同學分享了處理文本資料的小技巧,為迎合同學的需要,也趁此分享一些問卷和訪談設計與分析時的注意事項。由第一屆獨立專題探究(I... 詳情
試題拆解﹕攜大型樂器乘車損公眾利益?
【明報專訊】˙資料A 港鐵早前禁止學生攜帶大型樂器入閘,鬧得滿城風雨,經過仔細研究後,港鐵推出「登記攜帶較大型樂器試行計劃」。乘客登記... 詳情
生涯規劃﹕由個人興趣出發探索就業
【明報專訊】就業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但由校園踏進工作世界,往往會使人迷惘甚至失去方向。中學畢業或大學畢業的你某程度上正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 詳情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一國兩制名存實亡?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全球化、現代中國 ˙顧問教師﹕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 劉錦輝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