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分行兩名員工非法套取39億元票據後,用所得資金炒股,因股價下跌,無法兌付。在原本存放票據的保險箱放入報紙充數,由於涉及金額巨大,公安部和銀監會已將案件上報國務院。農行昨晚證實北京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重大風險事件」,「涉險金額39.15億元」。
農行昨晚的公告表示,公安機關已經立案偵查。該行正積極配合偵辦工作。
財新網報道,兩名被立案調查的員工,一為入行5年的投行票據業務部趙姓員工,32歲;另一個是入行不久的新員工。案發於去年,農業銀行北京分行與另一銀行進行銀行承兌匯票轉貼現業務,在到期前,匯票應存放在農行的保險櫃內,不得轉出。但實際在到期前就被一間重慶票據經紀提前取出,與另外一家銀行再進行貼現交易,但資金並未回到農行,台帳也未有記錄,卻非法進入股市。財新網引述一名接近農行的消息人士稱,「保險櫃中的票據則被換成報紙」。
2人被調查 行內人:應涉多人
「這是典型的內外勾結的操作風險,按照規定,票據業務按約定封包入庫,票據出庫會經手多人,經辦方不能負責保管,犯罪成本高」,一名銀行風控部門人士表示,由於票據回購業務涉及計劃財務、櫃台、信貸等前、中、後台至少4個部門,只有串聯才可以違規操作,懷疑這一案件未必僅涉兩人,而是集體「窩案」。
董事長大怒 嚴查分行懲處違規
報道引述農行內部人士透露,農行「董事長劉士餘震怒,將首先嚴查10家省分行的票據業務,一旦發現違法違規現象將從嚴、從重、從快懲處。」農行目前已暫停資金業務和放貸業務,此前一年,農行內部曾有幾輪現場檢查,不過對於票據交易僅是「自己查自己」。
除農行外,內地幾間大銀行也開始業務檢查,嚴控中介票據。
而票據中介是票據投資市場的活躍分子,資質良莠不齊,他們溝通銀行和企業,透過「殼」公司,以虛假貿易項目開出票據,再找銀行貼現。最初大行不會接受,但隨着商業承兌票據在中小銀行間的流動,不斷有銀行為其擔保背書,還是有可能轉到大行手上。而接近兌付期時,最初開票的「殼」很可能已經沒有了。
財新網引述業內人士稱,「小票集中貼現,規模很大;如果因為經濟下行造成的企業倒閉,還會有些資產,但沒有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連鎖套現,一旦出現問題,就是塌方性損失。再加上各種虛假、偽造票據,窟窿完全填不上」。
去年底,銀監會下發了《關於票據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要求各銀監局分別對轄內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2015年上半年票據業務進行檢查,發現均不同程度存在不審慎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