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智障人士家長要放下照料多年、猶如小孩的子女,安心揮塵絕去更為困難。現時智障人士家長要為子女成立信託管理遺產費用高昂,施政報告提及將成立工作小組,探討為智障子女設立公共信託機構可行性,有智障人士家長正嘗試成立信託基金,但法律程序繁複,冀由政府成立並管理公共信託,讓遺產用得其所。 明報記者 陳顥之 陶氏夫婦已年屆70,要扶起43歲但智力停留在2歲的昕浩漸見吃力,陶太輕掃昕浩已攙雜銀絲的烏髮,「你睇鵅A昕浩都開始長白頭髮」。陶太近年做了數次「通波仔」手術,生命無常,最放不下的始終是昕浩。陶先生則看淡生死,「人死如燈滅,但求盡力為昕皓安排好所有事」。 盼身後子靠收租過活 嚴重智障的昕浩20年前已開始入住院舍,基本生活及醫療照顧不成問題,但兩老亦擔憂日後昕皓患病,需要較好治療,其兄妹經濟或未能負擔。他們為昕皓預留物業,租金收入日後可作其醫療及生活開支,但因昕皓沒有行為能力,需成立基金並由託管人管理物業。 去年初兩人聘請律師處理有關程序,陶太提及過程即皺眉,「收租入邊個戶口、每月支出、點樣用,物業亦要估價,連以往建築費的單都要提供,很繁複」,至今仍在高等法院排期審核。 冀政府設公共信託 此外,他們亦花了不少時間尋找合適託管人,憂私人機構未能妥善運用遺產,冀望政府成立公共信託,並參與管理,令家長多年心血用得其所。 為作好準備,兩老近月亦參加多個生死教育課程,一班智障者家長大談死亡顧慮,盡早作好生前規劃。香港心理衛生會總主任(服務)沈敏芳指出,近年不少智障者面對父母逝世,該會舉辦生死教育課程,鼓勵父母及早培養親人接手探望及照顧智障者,避免他們在失去親人後遭受「二度缺失」,喪失所有親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