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土議題近年躋身香港主流政治論述,惟政黨在探索定位時往往如履薄冰。月中接任工黨主席、年僅35歲的胡穗珊指出,在社會思潮轉變下,工黨未來兩年將思考本土路線,但亦會繼續為新移民爭取福利、繼續關注內地人權狀G。兩種願景看似互不相容,但胡穗珊稱工黨的「本土」是為香港在中港政策中爭取更多話語權,而非將兩地人置於對立的排他局面。
訪問前,胡穗珊出席立法會一個有關中港家庭政策的小組會議,提出港府長遠應利用單程證剩餘配額,有系統地讓在內地居住的單親母親來港照顧子女。在社會上有更多聲音希望港人利益置先的客觀趨勢下,會否擔心此舉「反其道而行」,令工黨流失選民支持?
指本土不應鐵板一塊
胡穗珊承認,在社會資源緊絀下,中港矛盾無可避免。不過,她形容本土不應是「鐵板一塊」,其在小組會議上同時要求港府取回單程證審批權,正是工黨「香港自主」本土理念的其中一例。她認為市民不應將矛頭指向比自己更弱勢的社群,政黨亦有責任改變市民觀感,向他們解釋爭奪資源的主因,是政府拒絕「做大個餅」。
中港矛盾近年加劇,但胡穗珊強調工黨將繼續關注中國人權議題,稱不欲看見港人事不關己、己不勞心。她指即使要從現實的角度看,若港人不關注內地社會上的不公,這些不公便會滲透到香港,變成香港自身的社會危機。
胡穗珊曾在不同工會組織擔任幹事,然而政黨面向的是更多不同階層和背景的選民,在政治現實下,工黨未來在經濟議題的立場,會否走向中間?她指工黨不會為選票改變經濟政策立場,作為主席會比以往多做溝通工作,將社會議題扣連不同選民,例如向中產解釋「(提高)最低工資可增加消費,帶動經濟」。
「如黨要我選立會 我會選」
工黨立法會議員李卓人和何秀蘭早前在黨內分別退居副主席和副秘書長,胡穗珊贊成黨政分工,認為立會議員已有足夠影響力,黨內權力過分集中或有礙黨務發展,但承認工黨作為小政黨未必有足夠人手實行分家,故建議仍有待黨內商討。她指工黨在未來兩年將推動平權、勞工福利和全民退保3項核心議題,亦會透過設立更多地區辦事處和與社區民間團體合作等,建立更多地區樁腳。
立法會選舉明年舉行,工黨早前表明除現有3席立會直選議席外,亦有意進軍九龍東及九龍西。作為未曾參與議會選舉的「新人」,胡穗珊未有透露自己會否出戰,但稱「如果黨要我選,我就會選」,因作為主席「不能怕痕又怕痛」。
明報記者 梁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