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發展局3年前研究東涌新市鎮擴展的可行性,當局昨向立法會提交文件,連同最近上載的項目行政摘要,披露擴展計劃的最新發展藍圖,東涌東採用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填海約130公頃,東涌西則採用私人機構參與模式,以加快發展,估計合共增建約4.9萬個新住宅,公私營比例約六比四,首批約4.3萬名居民最快在2023年遷入,預計2030年完成計劃後,令整個東涌最多可容納約26.8萬人。 東涌東填海 強調非白海豚出沒地 經過3輪公眾諮詢後,發展局再修訂東涌擴展藍圖,較第三階段公眾諮詢的方案增建約1000個住宅,至合共約4.9萬個,局方發言人解釋,是因為釋放兩幅教育用地作房屋用途。當局將於東涌東填海約130公頃,成為新增住宅的主要來源,佔整體逾八成,並建造相關海堤及生態海岸線(見表)。發言人強調,填海位置不是中華白海豚出沒地,東涌東會採用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政府開發後分配予私人發展。 至於一度引起填海爭議的東涌西,發展局決定不填海,以保育為發展方向,但該處涉及私人土地業權問題,當局會採用私人參與模式,減省收地時間。局方發言人指出,東涌河谷的土地發展商或業主,可按最新土地用途向當局申請發展,但須為低密度住宅,料最多增建1900伙,資助房屋及公共基建發展則涉及收回約13公頃土地,初步評估少於100戶受影響,實際戶數有待完成凍結人口調查。 東涌河建河畔公園保育 長約775米的東涌河東邊會保育成全港首個河畔公園,設步行徑及康樂用途,佔地約3.3公頃。局方發言人指出,公園外的西邊河段較窄,涉較多私人土地,故未有保育全條東涌河。 發展局將向立法會申請約7.2億元,委聘顧問作詳細設計及工地勘測,預計2017年底展開填海。土木工程拓展署的行政摘要顯示,新居民將於2023年至2030年間遷入,首批合共約有4.3萬人,擴展完成後累積新增約14.4萬人口,屆時整個東涌最多可容納約26.8萬人。 環團:對方案感失望 有份提出保育全條東涌河的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對政府沒採納環團方案感到失望,質疑政府未有從生態價值角度保育東涌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