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藝術館現正閉館裝修,擴建並來個大變身。想到巿民暫無法參觀,學生也少了學習藝術的好去處,藝術館兩年前已大膽構思,何不借此機會突破四堵牆,主動出擊把展覽和活動「送外賣」到校園和社區。最終,製作了這輛外形像科幻片的未來卡車,內部像一所藝術實驗室的流動藝術館。而它的主題,就是「變•新」。
1.玩轉文物互動遊戲
為了走遍香港各區,尤其較偏遠的新界,我們參觀了各式流動服務車;為了配合學校課堂,我們與香港美術教育協會的前線老師不斷商討;為了貼近學生的喜好,我們花盡心思設計內容和遊戲。我們借用了多啦A夢時光布的概念,設計出「文物時間囊」;以遊戲卡的方式,將揚州八怪畫家羅聘《鬼趣圖》中的鬼怪召喚出來;又帶參與者駕駛時光機,回到百多年前看「19世紀幻彩詠香江」;更有魔法表演,雀籠變身藝術品等。總之,最緊要好玩。
遊戲背後,還包含了一套配合美術教學的理念,以「觀察、理解、分析」三部曲,讓學生掌握欣賞藝術的基本方法,認識視覺元素、藝術手法,並了解藝術家希望傳遞的信息。
2.小精靈的大創意
我們還設計了四隻小精靈,分別代表中國文物、中國書畫、香港藝術和歷史繪畫,這四類香港藝術館的主要藏品。它們會出現在車身、化身成大氣球,每次落區都成為孩子的至愛。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同學,為我們計設多款造型生動、表情趣怪的立體小精靈,開幕當日的快閃展覽,更搶盡鏡頭。流動藝術館到訪學校時,除了安排車上的互動遊戲學習環節,還加設自助繪畫活動(Art Jam)。同學可以發揮創意,為迷你磁石板上的小精靈添上新裝、改變形象。
3.非一般工作坊 舊木重生
既然是流動藝術館,當然要有藝術家參與。我們邀請了一眾年輕藝術家舉辦別開生面的工作坊,配合網上活動,從網絡世界玩到現實世界。
「藝術館整番件」工作坊,擅長撿拾廢木創作的本地藝術家王天仁,邀請參加者一同將收集自藝術館的木料,結合家中的物件做成作品,將曾經是藝術館的部分變成家中的收藏。另外,藝術家林東鵬則想到藝術館的舊貌將成為歷史和回憶,他通過網上社交媒體,召集了約三十人的小組,收集及整理部分香港藝術館過去展覽的圖像與文字,與組員分享、探索,構思了一次「拆閱重現——香港藝術館遊記」,帶領參與者來一次好玩的意象重遊。接踵而來的,還有石家豪「青花滿紙箱」、王森「惜物•如金」、黃國才「都市隱者•土瓜灣篇」等,都是非一般的工作坊。
流動藝術館不止實踐了各種天馬行空的構思,更是為了三年後藝術館重開而作準備,期望把這輛車帶給同學愉快的經驗,延續到未來的藝術館。
文、圖:香港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