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調查發現,港人今年的快樂指數為70分(滿分100),較去年稍跌,亦是7年新低;不過,唯獨30歲以下青年的快樂指數上升。有青年工作者認為,這一代青年以理想為先,非以成家立業為首選,社會漸配合其想法,提供更大空間予其發展理想;另一方面,佔領運動亦提供渠道予他們宣泄不滿,料因此令年輕人的快樂指數上升。
嶺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於今年9月30日至10月6日,以電話訪問913名年滿21歲市民,回應率24.7%。港人今年的快樂指數評分為70,較去年下跌0.5,為7年以來最低;另外,30歲或以上的受訪者快樂指數下跌,相反,30歲以下受訪者的快樂指數則由67.8升至69.3。
家庭月入逾2萬全線跌
至於家庭月入低於2萬的受訪者,其快樂指數比去年上升,相反,收入高於2萬的受訪者的快樂指數全線下跌。調查發現,若以10分為滿分,每周工作逾60小時者的快樂指數為6.56分,較每周工作39小時或以下者低約7%。
負責調查的嶺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何濼生估計,整體快樂指數下降是因社會氣氛轉差,爭拗及變動多,但年輕人卻視之為機遇,例如有年輕人參選區議員等,快樂指數因而上升;而30歲或以上者壓力大,要面對家庭問題、處理子女升學事宜,亦要兼顧事業,加上今年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其快樂指數下跌。
何濼生:青年視社會變動為機遇
何估計,由於政府在今年調高法定最低工資,收入相對較低的家庭因而較快樂,而工時較長者較不快樂,反映工作壓力、長工時嚴重影響快樂指數。他表示港人花太多時間工作,應留更多時間在家庭生活,建議政府訂立標準工時。
青年研究實踐中心副主任邵家臻認為,港青快樂指數上升,歸功於去年以青年為主導的「佔領運動」,為其提供宣泄渠道,即使運動最終沒成功,都可紓緩其對社會的不滿。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就業及社區服務經理樊文韜認為,年輕人經濟壓力較上一代少,非以置業、生兒育女等為目標,較多人追求理想,而社會亦漸漸接納他們的特色,例如各公司提供更多兼職空缺,讓他們掙錢之餘,有空間發展興趣,加上不少人未成家立室,生活壓力沒有30歲以上的人大,快樂程度因而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