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國畫是迅速的,卻不能失實。因此一個國畫家所包羅的知識不僅限於畫技,還要對動物、植物、物理、自然現象加以研究。對於一草一木、一花一鳥,都須加以留神,在領會中畫出其特色來。一個國畫家不是只坐在畫室幻想,而是要在大自然中仔細揣摩、領悟了才下筆。」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1905-1998)曾如是說道。 繼承了中國書畫傳統,趙少昂以嶺南畫派所倡的「國畫現代化」為目標,形成了別樹一幟的藝術風格。折衷中外,融匯古今,保留了中國書畫筆墨的技法與特色,同時重視寫生,對大自然作仔細觀察,揣摩其神韻,將其形、神、質在畫作中完全表現出來。 不求工整 講求殘破美感 趙少昂常到郊外寫生,內容包括風景、花卉、羽翎、走獸、昆蟲、魚介,其中所寫的芭蕉手稿多達十多張,從1944年至1971年,二十多年一直未有停止。此寫生稿(圖2)中的芭蕉線條簡潔,下筆精確,描繪了物象在雨後的模樣,葉子零落殘破,別有一番趣味。這亦是趙少昂的美學思想,不求工整,而以殘破的美感突破傳統書畫的限制。 他以寫生稿作藍本,寫成代表作——《芭蕉》五聯屏(圖1)。畫中描繪了折斷和破裂的芭蕉葉子,旁邊寫一隻在鳴叫的小鳥,為殘破寂靜的景象帶出點點生意。趙少昂常以這種對比手法作畫,為畫作帶來無限的詩意。此作的面積巨大,在傳統花鳥畫中並不常見,亦不可能從順筆揮灑而得到。透過嚴謹的構圖,利用各種活潑的筆法,皴寫披畫,飛白濡染,加上對物象的充分理解和認識,才能駕馭這巨幅之作,達到如此的境界。 對大自然默察領悟 對大自然有所默察與領悟,是成為畫家重要的一步。細心觀察,勤於寫生,手眼有良好的配合,自然能寫出物象的精髓。因此,趙少昂時常叮嚀學生:「要多出外郊遊,多點接觸大自然,哪些能夠入畫,哪些是大自然的美妙之處,是人所想像不到的。若能取之入畫,畫就能好。」 文、圖:香港文化博物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