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加工製造業讓東莞市有了「世界工廠」的稱號。但近一年來,「熄火」、「衰落」和「危機」成為外界加在東莞身上的標籤。目前,廣東東莞、深圳等地的加工製造業很多工廠訂單流失,不得不關停或將生產線向東南亞、非洲等地遷移。媒體稱之為東莞遭遇新一輪「工廠倒閉潮」。相關專家認為,東莞一些以加工製造業為主的工廠倒閉的同時,一些高科技、大品牌公司也在崛起。一邊是倒閉潮,一邊是轉型潮,兩者並存。這是中國產業升級必須要經歷的過程。
但彌漫在東莞空氣中的,並非都是悲觀的氣息。東莞市長袁寶成說,一些企業的倒閉,是屬於市場經濟中優勝劣汰,並不能說明製造業整體遭遇了危機。
近年東莞不少工廠倒閉,傳出至少有4000家企業關閉,為2008年後東莞的第二波「工廠倒閉潮」。東莞市長袁寶成表示,企業倒閉是屬於市場經濟中的優勝劣汰,不代表遭遇危機。
新京報報道,東莞近期流傳,近一年以來當地至少有4000家企業關閉,當中最多的是以電子業為首的生產製造業,有媒體稱之為東莞第二波「倒閉潮」。
有經歷過倒閉潮的手機熒幕廠商表示,「其實做到後來已經沒有意思,工廠利潤3年間減少了9成。3年前生產100萬件貨能賺(人民幣)200萬元,現在生產1000萬件才賺200萬元」。
從2012年開始,手機熒幕的利潤愈來愈低,廠家紛紛壓價銷售,形成惡性循環。
倒閉外,部分東莞企業轉而內移或外移,到內陸城市,或到越南、印度,甚至非洲,東莞一間鞋廠的負責人說,非洲有低廉的人力成本、寬鬆的政策門檻,十分適合企業成長,他已經打算到非洲去尋找「第二個東莞」。
部分廠商轉向內地其他省市,報道引述一名廠商表示,現在深圳、東莞有的政策,許多省市也有,甚至更多;東莞、深圳一個工人工資最低不能少於3000元,但在其他城市,1000多元就能招到一名工人,「東莞還有什麼吸引我?」
東莞市長袁寶成曾公開表示,近期外界關注的倒閉企業大都是智慧型手機或其生產手機零件的生產商,這屬於市場經濟中優勝劣汰,並不能說明製造業整體遭遇了危機。
他說,東莞外資企業雖有倒閉和遷移的情況,但新增外資企業和項目也在不斷增加,東莞經濟發展處於一個穩定成長的情況。對於東莞的經濟增速問題,袁寶成定調為「東莞經濟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