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回說明了「沐」、「浴」以及「沬、腄B(面貴)」分別專指「洗髮」、「洗身」以及「洗面」,今日再分析「洗手」、「洗腳」、「洗衣」的專用動詞。
洗手:盥、澡
「盥」是會意字,本義為「洗手」,粵音貫。《說文》:「盥,澡手也。滮蘅{(到)皿。」甲骨文作(見圖文),下面的「(見圖文)」即「皿」,上面的「(見圖文)」即「爪」,是覆手,手掌向下;而金文(見圖文)、小篆(見圖文)皆下面是「皿」,上面是「(見圖文)」(水),水旁是(見圖文),即「漶v,是「手指正相向」(《段注》)的雙手,合起來表在皿水中洗手,或者從上澆水洗手,並以皿承接污水。例如,《淮南子•泰族訓》:「盥而後饋」,是說先洗手,然後進食。
此外,據《說文》,「澡」的本義也是「洗手」。不過,在先秦兩漢的文獻中,「澡」主要表一般的「洗滌」義,如《焦氏易林》:「拭爵澡罍」,是說抹拭、洗滌爵、罍等酒器。
洗腳:洗
「洗」本義是「洗腳」,所以《說文》說:「洗,洒足也。」《段注》引《禮記•內則》「足垢,燂湯請洗(腳上的污垢,請燒熱水洗腳。「湯」,熱水)」為證,說明「洗」專指「洗腳」義。再如,《漢書•高帝紀》載,劉邦軍隊西過高陽,酈食其(粵音力義基)求見,當時劉邦「方踞[2]床,使兩女子洗」。同樣的內容,《史記.高祖本紀》則作「使兩女子洗足」,足證《漢書•高帝紀》的「洗」就是指「洗足」。
洗衣:(見圖文2)、浣、澣、湔
《說文》:「,濯衣垢也。洃蘅n。浣,或洇飽C」可見,「」、「浣」(粵音wun5)皆表「洗衣」義,是異體關係。例如,《韓詩外傳》載,孔子南遊楚國,遇見一個女子「珮璜[1]而浣」,是說那女子身上戴了玉佩,正在洗衣。「浣」,《太平御覽》引作「」。「」還可寫作「澣」,如《詩•邶風•柏舟》:「心之憂矣,如匪(不、沒有)澣衣。」說心中的憂愁,就像沒有洗的衣服那樣不潔。
此外,《段注》認為,「湔」(粵音箋)也表「洗衣」義,不過又與「浣」不同,「湔」只是「半澣」,僅洗衣服的污垢處,而非整件衣服。不過,先秦兩漢文獻的「湔」多與「洒」、「浣」搭配成「湔洒」、「湔浣」,表一般的「洗滌」義,或者「洗刷、洗雪」義,對象可以是「腸胃」、也可以是「污辱」等。
◆註釋
[1] 今本原作「瑱」,於義不通,今據類書所引校改。「瑱」(粵音tin3),又名「充耳」,古人用來塞耳的玉。「璜」(粵音黃)是半邊的璧。「珮」同「佩」
[2] 「踞」有「蹲坐」、「伸開腿坐」二義,這媟礅後者。粵音據
文:羅奇偉
-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該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