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11」固體燃料火箭首飛成功,其與「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類似的特性亦引人關注。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對本報表示,將洲際導彈改為運載火箭的「軍民兩用」做法,可降低生產成本,節省研發時間,「本小利大」,值得嘗試及推行。 而且,此做法早有先例,如「長征2號」即由「東風-5」將彈頭換做運載艙而改成,「開拓者1號」則以「東風-21」作為火箭箭體,而俄羅斯亦多有類似做法。 可縮「衛星排隊發射長龍」 黃東表示,「長征11」使用固體燃料發動機,具有快速發射、無毒污染等特點,配合微小衛星,在面對突發事件,如地震或者台海衝突時,能快速發射監測衛星。中國火箭在快速反應方面具有優勢,未來會有更多「軍民兩用」的導彈、火箭研製。 對於在習近平訪美前後一周內連續發射「長征6」及「長征11」,並均強調縮短準備時間,黃東認為,這是中國火箭的發展趨勢,因為中國現時「排隊等發射」的衛星太多,此舉可提高發射效率。 此外,這兩次發射所攜帶的24個衛星亦證明中國的地面測控能力有所提高。 黃東強調,這種安排有向美方炫耀實力意味,顯示航天技術有潛力與美國「平起平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