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填海工程繼爆出有鋼筒移位後,路政署突修改填海方法亦被質疑。署方昨夜發出新聞稿詳細回應,強調修改填海方法前已通知環保署,並獲對方同意毋須修改環境許可證。有環諮會成員表示,有關施工方法屬重大改變,海豚保育學會的監察數據亦證實,自填海工程展開後,中華白海豚在該處水域已幾近絕[。 路政署強調曾諮詢環保署 路政署昨透露人工島的海堤,由原本5.1公里鋼筒及1公里拋石結構組成,2013年承建商提出改動,路政署諮詢環保署後,因兩種建造方法皆屬較環保的不浚挖方式,修改不涉及環評報告的改動,故毋須申請修改環境許可證,工程落實改為3.6公里鋼筒及2.5公里拋石海堤。署方強調過程中主要考慮施工時間不會因此延長,工程費用亦不會增加,且兩類海堤結構皆屬較環保方法。環保署回覆本報確認曾收到有關報告,又稱環境許可證規定了工程必須使用隔泥網,防止污染海水,不論以浚挖或鋼筒混合拋石方式填海,都不會影響海洋生態。 環諮會成員:應向環保署申請更改 現任環諮會成員及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副總監(環境保護)劉惠寧認為,按常理推斷,有關改動大幅改變施工方法,涉及面積亦大,對環境影響有重大分別。劉解釋,環境許可證是在環評報告通過後發出,若施工方法有改變,對環境的影響可差天共地,應該向環保署申請更改。 有份接受工程承建商委託監察工程對附近中華白海豚影響的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表示,自填海工程在2011年底展開後,人工島所在的大嶼山東北部水域,中華白海豚出沒數字連年下跌。 根據洪家耀向漁護署提交的《監察香港水域的海洋哺乳類動物(2014-15)》報告,中華白海豚在該處水域每日平均出沒數目由2008年的11條,下跌至2012年人工島填海工程開始後的4條,至去年更跌至1條。「其實填海之後海豚數目已大幅下跌,到去年可以用幾近絕[來形容,但改變填海方法是否有大影響就不得而知。」洪家耀慨嘆,無論鋼筒填海方式當初被描述得如何有效或先進,事實是海豚已遠離該處水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