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相信大部分學校的中五同學已開展了通識教育科的校本評核。由這一屆中五同學(即2017年考公開試的考生)開始,獨立專題探究(IES)將採取與以往不同的形式。考評局稱之為「具規範的探究方法的獨立專題探究」。新制與舊制有些重大的分別,由於同學可能會閱讀以往的IES報告作為參考,因此今期先讓筆者與各位討論一下新制與舊制的分別,以及新制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
■字數上限4500
別看「具規範的探究方法的獨立專題探究」這個名字這麼長(以下簡稱「具規範IES」),其實同學需要完成的報告比以往更短。若你問問通識教師,他們會告訴你以往的IES報告,考評局建議以大約4000字完成,但大部分考生的報告字數卻遠超這個建議,6000字司空見慣,上萬字也絕非奇事。
「具規範IES」引入了4500字的字數限制,這一點同學必須留意。字數只計算內文,換句話說,目錄、註腳、參考書目以及圖表內的描述文字等等都不計。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在表列中的文字也不需計算字數。
同學可能以為字數少一點比較「蚍ヾv,但當你撰寫最終報告時便會發現,原來要把內容擠在4500字,比起寫6000或8000字困難得多。筆者給各位的忠告是:
(一)任何部分都要點到即止,要想想什麼是需要的,更重要是什麼是不需要而可以刪掉的;
(二)不要盲目地從資料來源抄錄文字,因為這樣除了很難控制字數外,也可能導致有抄襲之嫌。
■不計算「過程」評分
除了字數限制外,「具規範IES」與舊制另一不同的特點是沒有了以往的「過程」分數,而換上了「自發性」分數。各位同學如果問問師兄師姐,他們很可能會告訴你在一整年的IES工作堙A接踵而來的工作紙、口頭報告等等往往令他們疲於奔命。這些以往都計算在「過程」分數內,佔整個IES的20%,也即整個科目的4分。
在「具規範IES」埵A找不到「過程」部分,但這不代表同學不需要做上述的工作紙和口頭報告。因為設立這些項目的目的並不單單在於評分,更重要的是逐步引領同學按部就班地完成探究工作。因此雖然沒有了「過程」分,但相信絕大部分學校的教師仍會要求同學進行不同的探究活動。而因應不同學校的設計,這些活動或會計算在「具規範IES」中「自發性」這個新評分項目之中。雖然「自發性」只佔整個IES的10%,即只佔整個通識科總分的2分,但有誰知道這兩分會否影響一個成績等級?
■必須跟隨ABCD 4部分
當然,現時這個IES機制的名稱強調「具規範的探究方法」,這當然是同學最需要注意的特點了。以往的IES沒有一定的格式與規範,因此同學會發現考評局的舊有樣本以及不同學校的報告在格式方面可能有一定差異。然而「具規範IES」卻必須跟隨考評局要求的ABCD(或甲乙丙丁)4個部分。這4部分依次如下:
A. 題目界定
B. 相關概念和知識╱事實╱數據
C. 深入解釋議題
D. 判斷及論證
同學必須依照這4個部分及次序完成報告。本欄將會較仔細討論這4個部分的重點及處理時的心得,這堨簡單介紹一下。
A. 題目界定
在這個部分考生應對報告題目作簡單解釋,例如題目中的關鍵字眼或特定研究對象與範圍等。此外,也可以在此解釋一下報告涉及的議題有什麼值得探究的地方,以及其社會意義。
B. 相關概念和知識╱事實╱數據
在這部分,考生應對探究報告中將會用到的若干關鍵概念作出簡單解釋。然而,千萬不要只抄寫維基百科或其他通識詞典的內容,除了概念的定義外,也須扼要指出概念如何有助專題探究。另外,如有相關的事實和數據等也可在此展示,例如用作探究基礎的某個民調統計結果、探究議題涉及的政策文件或推行報告等。
C. 深入解釋議題
考生在這部分基本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應扼要指出將會從哪幾方面討論有關探究議題,然後循這些方向逐一展示相關資料和事實。例如某項爭議在社會上有哪幾種主要的意見,或者事物或現象的產生有哪幾個原因。最後要為以上的不同方向作出歸納,例如指出不同意見的爭論點等。
D. 判斷及論證
這是筆者認為「具規範IES」最重要的部分。考生需對C部分展現的不同論點或資料作出比較和評價。例如C部分展現了對某個爭議的幾種看法,哪一種才是較正確的?某現象產生的多個因素之中,哪些較重要?考生應展示衡量的原則並予以運用。
A至D這4個部分的處理較為複雜,筆者和本會其他幹事將在本欄陸續為各位介紹。本會正準備舉辦「具規範IES」講座,供通識教師參加,詳情請留意本會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hklsta
文︰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 賴得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