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以拍古裝武俠知名的大陸導演何平,今年嘗試全然一新的題材,拍攝了《回到被愛的每一天》來展現中國當代年輕「北漂」的生活現實。昨日他和該片主演張譯、王佳佳一起接受了本報採訪,談論拍攝這部電影的緣由和感受。
何平說﹕「其實我一直想拍一部當代題材的影片,一直在尋找各種題材的可能性。因為周邊的年輕人很多,特別是電影行業,大部分從業者都是年輕人,而且是從各地漂在北京。經常有人幾年後就不見了,有的可能到別的城市了,有的可能回到老家了。全國可能有上千萬、上億的年輕人從小地方前往大城市,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尋找發展的機會。
「在這些北漂的年輕人中,成功的是少數,極端失敗的也是少數,所以電影中這兩個極端我都沒有選擇,而是選擇了最普通的。劇中男女主角是冰球教練和瑜伽教練,其實都是很好的工作。但是他們的前途在哪兒?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現實。北京有七八百萬這樣的人在守候,所以值得去拍一部電影表現他們的生活、愛情、和家庭的關係、和故鄉的關係、和同學的關係。我覺得每一個漂泊者都會對此有所觸動。」
演員也曾是北漂
何平指,這部電影在本質上,還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這些漂泊的年輕人十八九歲來到大城市,把青春都給了大城市。而青春必須有愛情,因為青春就是伴隨着愛情一起成長的。這個電影最初的想法就是這樣慢慢建立起來的。」
這部電影的男女主演張譯和王佳佳,本身也曾有過漂泊的經歷,因為和自己的角色很有共鳴。王佳佳的故鄉在遼寧鞍山,十多歲就自己帶着兩個大行李箱到北京上舞蹈學院,「當時我雖然不是像影片中的角色那樣住分租屋,但也是那種6、7個人一間的宿舍,那個過程讓我學到了很多,比如和人相處,比如忍耐等。
「我覺得北漂其實不一定是一種狀態,而更多的是一種漂泊的心情。到今天為止,可能我都還是有一種漂泊的心情,但這並不是說我很自憐,覺得自己是異鄉人。心理上安全感的缺乏、對自我的認知不夠等等,這些都可能成為漂泊感的來源。」
何平指,這部新片的製作過程很快,「從有想法倒完成,總共也就一年時間。首先是用2、3個月到中國各地的一些小城市考察,了解這些四綫城市裏面人們的生活狀況。我就像一個觀察者,去看那裏的人是怎麼對話、怎麼買賣東西的,如此等。而之後拍攝時間也只是幾個月而已。其實到坐上飛機來多倫多的當天,是電影製作真正完全搞定的時候。」
王佳佳覺得這部電影可以說是自己至今為止拍過的最有挑戰的一部,因為在整個過程中除了劇情大致雛形之外,沒有制定好的細節,很多情況下都是演員自己的發揮,同時導演的要求也很高。「導演來找我和張譯拍攝的時候就說,讓我們和他一起來一場『冒險』。這樣的拍攝方法是一種很新的嘗試,沒有一個劇本告訴你要怎麼演,電影中的很多情節,都是我們自然的表現,每個動作都是下意識的,不是刻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