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據中央社報道,國際投資機構估算,中國在6月底之前的4季內,資本已經外流超過5,000億美元。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官方原本忙於處理大量流入資本、巨額外匯存底,但現在卻得小心資金、存底是否足夠。
《金融時報》稱,考量投機套利、資本流入、對外債務,中國整體外債應在2萬億美元。依照國際貨幣基金(IMF)公式計算,中國至少需要2.6萬億美元外匯存底。
然而,依照花旗集團、摩根大通等的估算,今年6月底之前的4季內,中國已經外流資本超過5,000億美元。中國外匯存底一度達到4萬億美元,8月底已經降至3.557萬億美元,年底還可能滑落到3.3萬億美元。
國際市場新聞社(MNI)等外媒報道,為約束外匯交易、限制資本流出,對於經常帳、資本帳交易活躍的企業,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已經要求各地匯整上報。
面對資本外流,金融時報評論指出,中國貨幣政策正面對「三難困局」,即資金自由流動、國內利率穩定、國際匯率平穩,但三者不可兼得。
評論認為,過去長期的巨額資本流入掩蓋上述的三難困局。然而,2014年年中以來,資金流向已經逆轉,這可能是中國央行決定放手讓人民幣貶值的原因之一。
因此如果資金繼續流出中國,人民幣貶值壓力只會更大,引發更多投機資金跟風出逃。同時,為了維持匯率水平,沖抵資金外流所需的外匯儲備就越多,最終,就算是3.5萬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也可能只是杯水車薪。
評論指出,歷史上的貨幣危機都有同樣的結局,即外匯存底耗盡、國內銀根緊縮,而匯率依然一潰千里,中國官方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如果人民幣進一步承壓,就該讓它再次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