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本在14年侵華戰爭中,為實現「以華治華」的目的,在中國境內先後共扶植了多個傀儡政權。除以溥儀為皇帝的「滿洲國」外,還有德王任主席的「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及汪精衛為主席的「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
由北向南 傀儡政府紛建立
1935年4月起,日軍開始積極策動「華北自治運動」。當年11月24日,河北省薊密區行政督察專員殷汝耕在日軍唆使下,在通縣(今北京通州區)通電全國,宣布脫離國民政府獨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宣告成立,殷汝耕擔任「委員長」。12月25日,殷又宣布將「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改組為「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自任「政務長官」。
1936年5月12日,成吉思汗第三十世孫、察哈爾省原政府委員德穆楚克棟魯普親王(即德王)在日軍支持下,宣布成立「蒙古軍政府」並自任「總裁」。1937年成立「蒙古聯盟自治政府」。
1937年7月,日軍相繼攻陷北平、天津,在日軍的指令下,冀察政務委員會經濟委員會主席王克敏等人在北平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也被併入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就在「南京大屠殺」發生4個月後,1938年3月28日,在日軍操控下,北洋軍閥段祺瑞的心腹梁鴻志任「行政院長」的「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39年9月1日,日本人將「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晉北自治政府」和「察南自治政府」3個偽政權合併,在張家口成立了「蒙古聯合自治政府」(1941年改稱「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德王任「主席」。
至此,中華大地上由北向南,依次出現了「滿洲國」、「蒙古聯合自治政府」、「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及「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4個傀儡政權。
汪精衛投日 兩「國民政府」分庭抗禮
1940年,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投靠日本。當年3月30日,北平、南京兩個偽政權合併,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自任「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長」,與遷都重慶的國民政府分庭抗禮。
1945年8月9日,蘇聯出兵東北。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6日,於1944年接替汪精衛擔任偽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長的陳公博,決定解散偽國民政府,汪精衛政權宣告滅亡。8月19日,德王府被蘇軍佔領,8月23日,八路軍攻克張家口,「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宣告結束。蒙疆政府徹底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