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政改路向 梁家傑倡議會推「本土」
建制派斥放大中港矛盾
【明報專訊】約20個月的政改討論即將告一段落,「後政改」路如何走?對於本土論述興起,泛民政黨認為應予正視,提倡「本土角度主流化」。有建制派擔心泛民「繼續激進」,只會更難與中央溝通。不過,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明言政府兩年內不會設立政改溝通平台,有泛民議員謂,若要「掏空自己」才能溝通,相信港人也不願見。
明報記者
鍾國斌﹕應設平台商優化政改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自由黨及多個泛民政黨建議在否決政改後設立溝通平台,但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日前已明言拒絕。民建聯及工聯會認為,另設平台只會令爭議繼續,主張不用另設平台,不過同為建制派的自由黨主席鍾國斌坦言感到失望。鍾指即使是次政改被否決,亦應設平台討論日後如何優化政改。他坦言自由黨不介意拉攏各方溝通,但效果一定不如政府,「因建議由政府向中央反映是最適當」。
梁家傑﹕要「跪低」才溝通只是「招降」
泛民政黨表示,沒有溝通平台固然不理想,但他們更關注溝通是否平等。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指溝通可有很多方式,例如他任大律師公會副主席期間高峰期一年訪京8次,「那時也沒平台」。他認為溝通要出於尊重,但若中央先要他們「跪低」、「掏空自己」才願溝通,所謂溝通也只是「招降」,「若我說不稀罕好像有點『寸』,但這些溝通是無補於事」。民主黨主席劉慧卿認為,若有極左勢力繼續向泛民扣帽子,將泛民置諸死地,香港局面將愈來愈差。
京官早前說議員政改取態是「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試金石」。梁家傑認為,是時候開始審視「一國兩制」是否獲得尊重、2047年後「一國兩制」應如何實踐。他認為泛民否決政改後,應和公民社會加強連結,在議會推動「本土角度主流化」。他建議可在教育、福利、基建等議題上先行,強調香港只是彈丸之地,面對內地14億人口,各方政策要有本土角度。
指粵滬也有本土思考 「何罪之有」
梁家傑認為以本土觀點出發「何罪之有」?他認為廣東省、上海市制訂政策也有其本土思考,強調倡「本土」並非要「搞港獨」。他不認為本土主流溝通有必然矛盾。
不過,建制派質疑建議只會影響泛民和中央溝通。工聯會黃國健質疑梁家傑被激進派「牽住鼻子走」,批評對方是要「討好本土派」。他說立法會一直也是制訂香港本位的政策,認為「中港矛盾」是被「放大」、「挑撥」。鍾國斌雖認同政府政策要先保障港人,但他同時有疑問﹕「究竟要多本土?」他認為在倡本土主導時,同時不能太極端,觸動中央神經。至於界線如何定?鍾國斌舉例,他們贊成截「雙非產婦」,但香港人口老化,始終要吸納外來人口,關鍵在於政府是否有長遠規劃。
政改否決,泛民會否續搞「不合作運動」?梁家傑強調,他任工務小組通過的撥款,多於上任主席盧偉國。他解釋泛民對蓮塘香園圍口岸、港珠澳大橋等撥款有強烈意見,是因這些撥款在香港為本的衡工量值方面沒說服力。民主黨胡志偉亦指出,若泛民與政府在民生問題上的理念相同、沒有衝突,泛民也認為毋須與政府對虓F,問題是政府推出不少「大白象」,反問這些項目是否可歸類為民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