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正面例子
瑞典˙全民退保
瑞典在1990年代為退休保障制度推行結構性改革,成為3層計劃﹕
第一層﹕全民補貼計劃,凡年滿65歲、在當地住滿40年的長者可保證最少得到藍領工資的三成津貼和相等於工資一成的房屋津貼
第二層﹕固定供款計劃,僱員及僱主共同承擔供款,但僱員因產子、生病或失業等理由暫停供款,政府會代供款。該計劃有平衡機制,讓退休金額每年的回報率盡量維持在1.6%的水平
第三層﹕L制個人退休儲蓄計劃,供款率是薪金的2.5%,供款人可以累積供款投資,與香港的強積金相似,不同的是,瑞典當局將整個計劃的供款由公營部門營運,盡量減低行政費,以便「保本」
澳洲˙居家安老
獨居長者可能行動不便、無法自理,澳洲政府鼓勵居家安老服務(aged care homes),由政府評為合資格的照顧人員因應長者個人需要,提供家居清潔、煮食、醫療護理、個人衛生等服務,如有需要也可要求24小時服務。若長者仍有需要入住安老院舍,政府亦提供過渡家居照顧服務,避免長者直接入住而造成不適應。同時,當局為開放老年勞動力及解決人口老化問題,推遲法定退休年齡,並由2017年7月起每兩年增加0.5歲,至2023年的67歲。
香港亦有人提出仿效外國的居家安老服務,因為本地土地供應不足、安老院狹窄,居家安老服務反而更適合多數長者。長者在家接受護理服務,也可保留原來生活方式及社交網絡。
加拿大˙租金、維修補貼
住屋是長者面對的生活問題之一,加拿大政府為長者住屋提供三方面補貼,包括租金補貼、維修補貼和稅務優惠。由於老一輩收入不多,政府會根據其家庭總收入調節租金,一般只需交收入的三成作租金,其餘由政府補貼。
不少長者希望在自己的家養老,但往往因為身體機能衰退而行動不便。加拿大政府推出維修改建補貼計劃(Financial Assistance Programs),為擁有自己房屋的老人補貼維修費用,如增加屋內的扶手設計、緊急修理等,並以免還貸款形式發放補貼。
◆反面例子
韓國˙獨居老人情G嚴重
中大全球研究社會科學學士課程助理講師鍾樂偉指出,韓國雖然遵從儒家思想文化,尊重年長者是當地重視的核心價值,惟當地老年福利政策不足,獨居老人情G嚴重,2011年,全國有長者家庭當中有52.3%長者獨居。
據悉,韓國長者貧窮率更高達38.6%,是全體國人貧困人口比率11.9%的兩倍多。政府為解決老人貧窮問題,近年陸續實施老人年金措施,但鍾指出,相關政策起步慢、申請資格嚴謹,令受惠者很少,估計受惠長者僅8%左右。當地部分長者需要依靠個人保險才能渡過晚年體弱多病的困境,基層長者在沒有支援下,認為自己被社會拋棄而走向自殺之路。
■立法減輕政府負擔?
中國˙立法要求探望父母
根據中國內地官方數字,截至2014年,內地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2.12億,佔總人口15.5%,2050年將達4.8億人。中國素有「孝道」、「百行以孝為先」之說,不過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雖起飛,國民卻被詬失去傳統美德。有養老院院長表示,養老院中不少長者從未有子女前來探望。孝道精神漸被遺忘,年輕一代甚少看望年邁父母。
2013年7月1日起,內地實施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立法規定與年老父母分居的子女要經常看望或問候父母,不得忽視、冷落老人,用法律保障傳統道德。
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于寧表示,法律有約束力和倡導性,可令社會更重視敬老等傳統價值。但倫理和法理難以量化,如難以量化「經常」、子女如何自主安排假期和子女是否出自真心探望父母,執行上有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