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大運河總長1011公里,由京杭運河、隋唐運河和浙東運河3部分組成,流經北京、天津、洛陽、杭州、寧波等地,跨過兩個直轄市、6個省、25個地級市,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
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吳國君主夫差為攻打齊國,挖開揚州向東北、經射陽湖到淮安入淮河的運河。到了公元7世紀初,隋煬帝遷都洛陽。為控制江南,將長三角(今上海、江蘇、浙江一帶)物資運往首都,大修京杭大運河,包括通濟渠、永濟渠等。第三次大修運河是在元朝初期,花10年挖了洛州河和會通河,連接天津至江蘇清江之間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而京津之間又新修通惠河,縮短了原來的航線。
大運河是當時中國的南北交通要道,運河兩岸興起工商業城市,促進經濟發展,並由此生出大量吟詠大運河的文學作品,如唐代皮日休〈汴河懷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