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農民也要考牌
專業式分工吸生力軍
陝西省上個月向182人頒發了「新型高級職業農民」的資格證書,是該省對「農民」這個職業的最高「職稱」。這是陝西省第二次頒發「農民證」;去年5月,首批認定的84名高級新型職業農民也領了同樣的證書。「年輕化」、「高學歷」是「新型職業農民」的共通特點。在農民都進城變了「農民工」的時代,傳統的農業大國中國同時面臨「『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根本不談種地」的雙重困境。要解決「誰來種地」、「如何轉型成現代農業強國」的問題,「農民職業化」或許是條可行出路。
明報記者
《華商報》報道,陝西省1,000多萬農民中,目前僅266人獲得「高級職業農民」稱號。近期獲證的182名高級職業農民,最大的特點就是年輕,平均年齡只有38.6歲,年紀最大的55歲,最小的22歲農民,已養豬創業兩年。30歲及以下的「年輕農民」有42人,佔總數兩成多。而女性有22名,佔12%。
新型農民多年輕 有大學生創業
這182人大多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北大學等學府,最高學歷是碩士。其中有大學畢業回鄉創業者,有半路辭職的公職人員,還有耕了半輩子田又「回爐」補充專業知識的農民。陝西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副校長楊建軍說,在年初考試,一名24歲考生「以前是省上一家事業單位的職員,因為喜歡搞農業,辭職回家流轉了幾百畝土地,搞林下種植、休閒農業和蔬菜大棚,現在規模已經500畝,年收入過百萬元(人民幣.下同)。」
需考試培訓 高級者享政策優待
「職業農民」不是耕過幾年田地就可以當的,還需要完成培訓,並通過區、市、省級的層層筆試和面試。農民的職稱也分級,16歲到55歲間,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級別;初級職業農民收入應達到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至10倍,中級達到10至20倍,高級達到20倍以上。想成為「高級職業農民」,要連續4年參加系統培訓,且需持有中級職業農民資格證書1年以上。高級職業農民所帶領的合作社、農業園區、農業龍頭企業等,可以享受土地流轉、融資貸款手續、項目扶持等優惠政策。
相對於傳統農民,「職業農民」的工作分工更細緻、專業化程度更高;不僅會種田,而且懂經營。陝西將本省新型職業農民分為了生產經營型(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骨幹等)、專業技能型(農業產業工人、農業僱員等)、社會服務型(農村信息員、農產品經紀人、機防手、動物防疫員等)和新生代型(農科大中專畢業生、返鄉青年農民工、退役軍人等)四類。
不止種田 分經營技能服務類農民
今年,陝西省計劃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一萬人,認定至少6,000人;設立各級職業農民實訓基地350個,建設12個標準化縣級農廣校。山東、江蘇、廣西等地亦開始新型職業農民的認證工作,廣東省11個縣入選今年農業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重點示範縣。
早在1991年,人事部公布的《關於農民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問題的通知》中,就已提出「切實做好農民技術人員的培訓、考核和職稱評定工作,並把職稱評定工作與使用和管理緊密結合起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新華網報道,對於農村勞動力已進入總量過剩與結構性短缺並存的情况,全國政協委員、河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院院長許皞早前呼籲,應充分發揮農業院校在培養高端新型職業農民的作用,使高級新型職業農民成為現代農業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