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互聯網到底是報業的救世主,還是摧珝s聞行業的發明? 這個問題,是近年全世界傳媒迫在眉睫要回答的問題。原因無他,傳統報紙的經營模式是生產內容,吸引讀者,再把讀者「賣給」廣告商。但新一代愈來愈少看報,買報紙的人減少,互聯網傳播內容又太易,內容生產者得不到保障;網上讀者缺乏耐性,並且不耐煩看嚴肅新聞,更不耐煩看廣告,傳統報紙的兩大支柱,讀者和廣告,都在慢慢被侵蝕。
如果大環境的改變不可逆轉,那麼傳媒工作者除了長嗟短嘆,最實際的方式,就是在這種新的生態下,研究如何令報業可以長遠繼續生存下去。
《明報》一直生產不少叫好又叫座的新聞,但在兩三年前,《明報》新聞在網上的傳播,卻面對一些難題,其中一個大難題,是如何適應讀者閱讀方式的改變。
習慣在網上看新聞的人,以年輕人居多,年輕一代除了不買報上網看新聞,近年甚至已愈來愈少以網站為單位去閱讀各種文章,隨荋摩鄐熅魕M一些社交網站平台的興起,許多人都選擇使用facebook和twitter之類的工具,作連接世界的起點。
原因也無他,智能手機用戶愈來愈缺乏耐性,所有網上行動都在指尖的滑動間完成,用戶甚至不願意等待開啟網頁的那幾秒時間,所以照顧你社交起居的社交網站,便成了許多人的上網Homepage。
互聯網的出現震撼傳媒界,智能手機又再改革了網上傳播這一個板塊。有見及此,《明報》網上同事趕上了這次變革。故事是這樣的﹕
第一是《明報》開設了社交網站戶口,並積極經營。以往《明報》的好報道,常常給一些網民或網媒,以「翻炒」的方式報道,為人作嫁衣裳。今次,好報道由我們自己來告訴網民。在佔領中環這宗難得一見的大新聞期間,同事超時工作,編採兩邊都變成24小時運作,令明報即時新聞的facebook專頁追隨者,可以全天候追蹤這些重要新聞,短短幾個月人數就到達20萬,可算是市場奇蹟。
成功的關鍵有賴同事努力,亦仰賴仔細的操作。既然今時今日智能手機這麼方便,我們可不可以用智能手機來迅速掌握前線的情G?
坊間的部分通訊軟件保密性不足,或是桌面機和手機不互通,令通訊過程費時失事,我們測試過一堆通訊軟件,最終選擇了一種桌面手機互通、傳送速度亦足夠快的即時通訊軟件,方便報料收料。
另一個成功關鍵,是做好細節。因為手機屏幕的空間始終比較小,而且手機設計是打直的長條形的,較扁身的橫向長方形圖片,會在社交網站平台較為吃香(因為同一面積能容納的內容條數較多)。針對這一特徵,同事也為網上傳播度身訂做貼到網上的圖片大小,而且令網站內容更多元化,《明報》也開始製作新聞片了。
每個頁面都是首頁
社交網站時代的一個生存關鍵,是用戶不再慣常使用入門網站,而是以社交平台作入門網站,鍵入有興趣的頁面,然後不斷跳躍。
以往做網站,最重要的是做好首頁,現時卻是「每個頁面都是首頁」,網站設計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做好不同頁面之間的關聯性。
我們常說資本主義有萬般不好。我一向認為,在資本主義萬般不好中,「企業精神 (Enterprise Spirit) 」 是它的最大優點,它的特性就是不畏難題,不做尋租者,踏實地想解決辦法,由打地基開始,百折不撓地建好萬丈高樓。在報業轉型的這個困難時刻,「企業精神」尤其珍貴。
建立重視經驗和研究的「touch」
也許,網上平台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使形勢艱難,肯下工夫做好細節的報業傳媒,不是不能生存,但必須明白讀者的習慣、流向,建立一種重視經驗和研究的「touch」,所有部署須由實戰領悟出來,一步步地微調,一點點地改良。不斷做「minor adjustment」是Google、facebook等巨企的成功經驗,我相信,在報業也不會例外,互聯網時代的一些科網概念,今時今日人人曉講,但它們的成功之路,並非由空談理念於高處指點可以鋪成。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明報》一直在成功中。
明報電子平台組長 古治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