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漁護署近年削減垃圾桶數目,鼓勵郊遊公園遊客自行帶走垃圾,惟未見成效,多個關注郊野垃圾的組織早前於復活節假期間,發現多個郊野公園淪為垃圾重災區,「一朝執鬫角d個膠樽」。組織發起聯合行動,於6月起到獅子山、城門郊野公園及大東山定時及定點執垃圾,統計垃圾種類及重量,希望藉此宣傳「自己垃圾自己帶走」,長遠建議政府減少郊野地區垃圾桶數量。 熱門遠足區 垃圾桶滿瀉 漁護署表示,歡迎團體提倡「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會繼續加強有關的宣傳和教育,呼籲市民自己帶走垃圾,以保持郊野公園的清潔。 3800噸垃圾 03年來最多 聯合行動早前於復活節假期到郊外,發現熱門行山地點如城門水塘、金山郊野公園、塔門、蒲台島等成重災區,隨處可見滿瀉的垃圾桶,山坡及樹林亦滿佈膠袋及膠樽。根據漁護署統計,近年郊野公園垃圾量有上升趨勢,2013/14年郊野公園總垃圾量為3800公噸,是2003年以來最高。聯合行動負責人表示,郊野垃圾以膠樽、紙巾、零食包裝、果皮及煙頭最多,以2013/14年遊客1170萬人次計算,每人平均棄置320克垃圾,重量相當於11個膠樽。 會社民工工作室創辦人朱漢強表示,政府過去幾年減少郊野公園垃圾桶,市民卻未能配合,「飲完的膠樽其實很輕,應自行帶走,這些垃圾不應出現在郊野公園。遊人若不改變心態,政府派更多人清理垃圾桶亦會爆滿」。經常藉行山訓練的龍舟隊「泛非龍」成員黃濟國指出,一行5人曾到城門水塘邊訓練邊檢垃圾,發現引水道被垃圾堵塞,「一朝執鬫角d個膠樽」。 削垃圾桶數目 遊人未配合 漁護署表示,為鼓勵市民帶走自己的垃圾,該署自2010年開始,逐步減少遠足徑的垃圾桶,過去3年由2800個減至2400個,減幅為14%。發言人表示,該署會經常留意郊野公園收集垃圾的情G,不時檢討服務質素,以保持郊野公園整潔。 發言人表示,在較多遊人使用的康樂地點,漁護署每日均派人清理垃圾桶,而在遠足徑設置的垃圾桶則會每星期清理一至兩次。另外,在周末及假日遊人較多的時間,該署亦會因應實際情G及需要,加派員工清理垃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