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閱讀文言﹕親賢臣,近小人
閱讀文言參考答案
綜合能力﹕時事研習範文
作戰攻略﹕卷二:不想你為難 只想你會意
風雲人物﹕項羽 四面楚歌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閱讀白話﹕靳以《散文三試?希望的花朵》

【明報專訊】1 若是沒有那希望的金色小蟲,最後從裝滿人間災難的寶匣中飛出來,人類怕早已達到滅亡的境地了吧?

2 希望使種子發芽,希望使枯樹抽條,希望使生命帶來了新的生命,希望給人間裝點了無數的美麗的花朵。

3 如果當夜之後沒有白晝,人們看到沉下去的太陽,不只是悲傷,還要對統治人間的無盡的黑暗發著抖吧!無邊的夜呵,該只把人帶到滅亡。如果種子是死在土地裏,誰還肯大把地撒在地上?如果樹是不生葉子的,誰還要它站在那裏遮住生長萬物的陽光?因為有希望,才有熱,才有光,才有生長。

4 當希望的花朵閃在你的眼前,誰還能迷醉般地閉起眼睛,只等待一個美夢?希望引你大睜着眼,充滿了喜悅和堅信,伸出你的雙手,順着它的路向前走,你要奔向前去,用你全身的力量衝刺,直到你把它抓到手中。

5 希望的花朵不是一顆,在你的掌中,它就化成無數顆。你把它分給你的同行者,讓每個人都捧着他的美麗的希望的花朵。告訴我,當着希望的花朵開在你的手中,你要什麼?

6 你要幸福,是麼?也要我的幸福,呵呵,還要萬萬人的幸福。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的幸福就忘了別人的,正如同我們不能看重了自己的生命便忽略了別人的生命。你要笑麼?不,我要你歌唱,把你的歌唱,投在宇宙間的大和諧中,讓你的歌聲把那和諧送到至高的天空。你知道,我是多麼喜歡你的聲音!你的歌唱好像在我的面前築起一條七色的虹橋,我毫不恐懼地走了上去。

7 迎在我前面的是透明的、蔚藍的天空;隨在我後面的,是不盡的萬人的行列。我們是從污穢中來,我們是從困苦中來,我們是從無望的悲傷中來。我還忘記了,我們每人的手中早就捧着希望的花朵。有了面前的希望,我們才能在那繽紛的彩橋上跨着腳步,不戰顫,不打抖。萬人的希望結成一個大的希望,萬人的快樂集成一個大的快樂,萬人的歌聲匯成天地間的最大的最強的聲音。

8 我們一直等待這個大和諧了,凡是能發音的都歌唱,歌唱自己的快樂和幸福,歌唱萬人的快樂和幸福。儘管我們的聲音有高低,可是沒有一個人障住別人的音路。若是水,我們就是朝一個方向流;若是風,我們就是朝一個方向吹,若是歌,我們就有一個相同的曲調;若是有愛情,我們就該盡情地擁抱。讓我們的理想是一個,快樂是一個,讓我們的生命也合成一個,因為我們的手中都有一顆最大的,最美麗的,希望的花朵。

1946年4月6日江邊選自《文藝復興》,1946年7月1日第1卷第6期(為設題之便,段落安排略有改動)

★閱讀材料簡介

《散文三試》是靳以的名作。原文由《苦痛和快樂》、《生命與愛》、《希望的花朵》三篇文章組成,故文題稱為「三試」。在這裏僅錄《希望的花朵》一文。《散文三試》原為香港中學會考中文科(1980-1992)指定範文,但十二年考試,只在最末一年才為此文設題,有人猜度乃因文章文意隱晦。

《散文三試》文辭優美,由於有大量象徵、示現手法,不少同學認為文章隱晦難解。但象徵與示現實是文學作品慣用手法,而《希望的花朵》實質寫得層次分明,同學若細心研讀,不難理解文章立意,並可藉閱讀《希望的花朵》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增強閱讀能力。

文章的時代背景,有助推敲《希望的花朵》的立意。日本於1945年9月2日簽字投降,二戰結束。1946年1月,國民政府與中國共產黨開「政治協商會議」,企圖解決紛爭。3月,國民政府、中國共產黨、美國簽訂《東北停戰協議》,企圖解決國民政府軍隊與蘇聯軍隊在中國東北的衝突。6月,國民黨與共產黨全面爆發內戰。《希望的花朵》寫於1946年4月,作者是時面對內戰一觸即發,局面時好時壞,有所感觸,希望中國和平,有美好將來,也是自然不過的事;同學不妨就此推想作者的文章立意。

★學習要點:示現法與象徵

以往曾經介紹過「示現法」。「示現法」是常用的描寫手法,這種手法的特徵在於「鑿壁虛構」,所寫的景物、場景屬子虛烏有,所以不用受現實的規限。李華名篇《弔古戰場文》:「浩浩乎平沙無垠,敻不見人」,所寫的就是子虛烏有的古戰場,用的就是「示現法」。

象徵是以具體物象書寫抽象觀念。魯迅的小說名篇《藥》:「西關外靠著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塊官地;中間歪歪斜斜一條細路,是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卻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邊,都埋著死刑和瘐斃的人,右邊是窮人的叢冢。」文中的「路」是具體的事物,象徵「自然的界限」,這「自然的界限」是「窮人」與「死刑和瘐斃的人」的分別。魯迅以「細路」、「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寫「窮人」與「死刑和瘐斃的人」的分別十分微小,分別只在「死刑」的人(犯事的人)走「便道」。魯迅以細小的「路」象徵「窮人」與「死刑和瘐斃的人」似有實無的分別,控訴了舊社會「窮人」與「死刑和瘐斃的人」的不幸遭遇。

★作者簡介

靳以(1909-1959),原名章方敘,天津人。現代作家。三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曾任復旦大學教授、系主任。解放後,曾與巴金主編《收穫》,作品有《靳以文集》等。

顧問教師:唯風

圖:網上圖片

 
 
今日相關新聞
閱讀白話﹕靳以《散文三試?希望的花朵》
閱讀白話參考答案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