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報道指﹐聯邦財政部長奧利弗(圖)將於本月21日發表的聯邦財政預算案中宣布﹐調升免稅儲蓄帳戶(TFSA)每年的供款限額,從現時的每年5,500元增加至1.1萬元﹐兌現該黨在2011年舉行聯邦大選時作出的競選承諾。
提高免稅儲蓄帳戶每年供款額對於稅民來說固然好事﹐但大部分打工一族﹐每年未必有足夠的餘錢﹐可同時購買註冊退休儲蓄計劃(RRSP)及免稅儲蓄帳戶(下稱免稅戶口)﹐當中便要作出取捨。
有財務策劃家表示﹐對於低收入如年薪在4.4萬元以下的人士來說﹐會建議他們選擇先供免稅儲蓄戶口的供款限額﹐而非註冊退休儲蓄計劃。原因是免稅戶口的靈活性比註冊退休儲蓄計劃的彈性更大﹐而後者隨時待有餘錢時亦可以購買﹐不必急於一時。
在某大銀行任職財務顧問的林先生以年輕人為例﹐他們初涉足職場﹐年薪可能偏低﹐他們先供免稅戶口﹐待過多幾年﹐升職加薪﹐屆時註冊退休儲蓄計劃的供款額愈滾愈大﹐到時再供﹐可得的退稅可能更大。
供款人在選擇供款到免稅戶口﹐抑或是註冊退休儲蓄計劃時﹐亦要估算一下退休時的收入來源。
如註冊退休儲蓄計劃雖然可有退錢及延稅的好處﹐但當供款人士他日退休﹐從註冊退休儲蓄計劃提款時﹐便會影響到他(她)申請保證收入津貼(Guaranteed Income Supplement)或可得的款額。相反﹐有關津貼則不受供款人在免稅戶口中所賺取的收益所影響。
以年薪為4.4萬元的單身人士為例﹐假設他購買了註冊退休儲蓄計劃後﹐省了20%的退稅。待他日退休﹐若年入息低於繳稅門檻﹐便可避過繳稅。只是要是他當時獲批領取保證收入津貼的話﹐他每從註冊退休儲蓄計劃提取1元﹐保證收入津貼便少5毫。
但林先生強調﹐每人的財務狀況因人而異﹐很難一概而論。如供款人本身的入息很低﹐但其配偶的入息很高﹐情況又不一樣﹐故最好是諮詢財務策劃師。
林先生認為﹐增加免稅戶口的供款額﹐對準備退休的人士來說﹐固然有好處﹔對年輕人來說﹐可能因為目前年薪較低﹐即時影響可能較少﹐但在十多廿年後﹐累積供款空間便很大。總體來說﹐增加免稅戶口的供款額﹐不論對於年長或年輕一輩來說﹐亦有更多作財務計劃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