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山水遊記是古人熱中寫作的文類,寫景同時言志抒情。遊記內容一般都是從整體到局部,先以廣闊範圍點出地點所在,再逐漸收窄,聚焦介紹。古人按照既定順序描寫,條理清晰,具體展示景觀,讓讀者親臨其境。 閱讀遊記時可先留意時間順序,遊記通常是一天遊歷的過程,所以可留意時間的提示(朝、暮、午、日、月等),甚至是天氣的變化(晴、雨、陰等)。此外,亦可留意空間順序,找出文中有否出現方位詞、表示距離的字眼(里、遙、遠、近等),即作者介紹詳盡的路線,邊走邊寫沿途風光。了解這些寫法,對於閱讀遊記有相當幫助。 欲揚先抑 這次介紹的篇章是明代文學家袁宏道的〈滿井遊記〉,滿井是明清兩朝北京近郊的風景區,文章一開始先言:「燕地寒,花朝節後,餘寒猶厲,凍風時作」,北京一帶氣候寒冷,過了花朝節,冬寒還沒有退盡,經常颳起冷風。冷風起時,作者唯有躲在屋堙G到了二月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一些,他終於可以和數名朋友出東直門到滿井一遊。這種欲揚先抑的寫法,烘托出作者「欲出不得」的遏抑煩悶之情,又能反襯滿井春意盎然的景象。 風景 袁宏道看見高大的柳樹,成排分立在堤的兩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當刻他心情愉快,寫道:「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作者自比脫籠鳥兒,無拘無束。〈滿井遊記〉最值得欣賞之處,是作者充滿雄奇聯想的比喻。他看見河上的冰開始融化,水波突然泛起亮光,一層一層魚鱗似的波紋躍然眼前,面對河水清澈的景象,他形容這是「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河面像亮晶晶的鏡子,冷光突然從匣子堸{射出來,意即河面上的冰初融。人們開始看到河水流動,魚鱗似的金光晃現,就像冷光從匣子射出,比喻獨特。除了水,袁宏道亦有寫山,他看見山巒被融化的雪水洗過,光潔美好,呈現迷人風姿,於是他想像山巒就如女子:「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山巒像少女洗了臉、剛剛梳好髻鬟一樣,寫出了春山的清新,生動傳神。 植物 動物 描山寫水是遊記常見筆法,植物也經常被用以入文。〈滿井遊記〉描寫了柳條將舒未舒的狀態:「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柔嫩的柳條梢頭在風中散開,麥田幼苗在泥土中探出頭來,好像獸頸之毛般淺竄少許。文中當然還有描寫動物,袁宏道描寫鳥兒在沙灘上曬太陽,又寫魚兒浮到水面吸水:「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毛羽」和「鱗鬣」運用了借代筆法,意謂鳥魚都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一篇優秀的山水遊記,除會清晰交代背景,亦能兼及山水景色、花鳥蟲魚,同時想像雄奇。兼擅比喻擬人筆法,才能將眼前景色寫得神似,讓讀者恍如置身其中。 文:林溢欣(YY Lam)、謝廷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