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聽覺受損會影響心理、生理、學習及就業。世界衛生組織把每年3月3日定為「國際愛耳日」(International Ear Care Day),今年2月27日警告,全球有11億年輕人因常聽大聲音樂,聽覺或受損。世衛分析各國數據,估計來自中高收入國家的12歲至35歲年輕一族中,約有一半因使用個人音樂播放器或智能手機以超標的音量聽歌,面臨聽覺受損風險。另外約四成人在夜店或演唱會的超標噪音環境停留時間過長,危及聽覺。 電子產品普及 常聽大聲音樂 世衛指出,連續8小時聆聽超過85分貝的音量,或聆聽15分鐘100分貝的音量,就有可能損害聽覺。世衛估計全球目前約有3.6億人因各種原因而出現聽覺中度或重度喪失,一半個案原可避免,建議每天使用個人音樂播放器及耳筒不要超過1小時,並調低音量。 一般演唱會、酒吧、夜總會和體育賽事現場的噪音都達到或超過100分貝。例如2010年南非世界盃觀眾常用來打氣的喇叭Vuvuzela,可產生高達120分貝的音量,單聽9秒就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聽覺傷害。 美調查:青少年「撞聾」影響學習 世衛引用美國數據,指出從1994年到2006年,12至19歲青少年出現聽力損失的數字從3.5%大幅增加到5.3%。而從1990年到2005年,美國用耳筒聽音樂的人增加了75%,所以預計聽力損失比率增加的趨勢還將繼續。美國2010年一項研究亦發現,當地近兩成青少年出現「撞聾」徵兆,聽不到16至24分貝(相當於蚊子聲)的音量,以致不時聽漏發音極輕的s、t、k音,影響學習表現。專家把問題歸咎青少年長期用耳筒收聽強勁音樂,令聽力提早衰退。 本地搖滾樂手黃貫中2012年在微博上宣布「聽力出現嚴重問題」,又說「失聰是搖滾樂手的徽章」。黃貫中多年前已在訪問中透露耳朵因工作關係長期暴露於巨大音響聲之中,聽力轉差十分正常。耳鼻喉專科醫生何志謙說,若長年累月被70至80分貝的噪音干擾,會損耗內耳窩神經,引致耳鳴或失聰。患者會聽不清楚不同的音頻,最初聽不清高音,遲些連低音也聽不清,聽覺會有三至四成受損,若沒有跟進治療,可能會惡化至失去六至七成聽覺。 ——綜合《明報》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