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國通傅高義:港鬥星 敗在移民質素

[2015.03.01] 發表
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林俊源攝)
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林俊源攝)

【明報專訊】香港面對新加坡的競爭,近年節節敗退。在1990年代出版了專著介紹「亞洲四之龍」而被尊為「四小龍之父」的美國哈佛教授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認為港星之爭中,人才引進是關鍵。香港最大不足是移民政策失敗,新移民質不高而量又大,不如新加坡特別注重引進優秀人才,結果香港的競爭力大打折扣;同時香港的樓價太貴,生活成本高,亦令高質移民無意前來。明報記者 陸文

傅高義是美國著名的東亞專家,精通日語、中文。著有《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而一舉成名,亦有專著分析亞洲四小龍及中國的崛起,而被稱為「中國通」。傅高義早前在港以中文接受《明報》訪問,特別分析了香港近年的困境。

「太多人來不行 香港太狹窄了」

傅高義坦言,港星之爭中,移民政策是香港敗北的主因。他直言香港的新移民數量多,但質量不高,「我跟一個香港的朋友討論,他說『我們都應該歡迎,不要怕他們來』,但我覺得香港應該怕,我認為太多的人來香港還是不行,香港地方太狹窄了」。他認為香港應該邀請一批能力比較強的人,歡迎他們、要求他們來,給他們機會,這對香港會有好處,反而太多的人來香港則會造成社會問題。

去年4萬單程證來港 為自然增長1倍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香港新移民的主力是內地批核、而本港難以主導的單程證持有人。去年共有4.05萬名單程證持有人移居香港,幾乎是香港本地自然增長人口(即出生人口減去死亡人口)的一倍(見表2)。但這批人數眾多的新移民,無論在教育背景及工作技能,大都不符合香港對專才的需求。統計處在2011年的人口普查顯示,新來港內地移民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士,雖然由2001年的約5.7%,增至2011年的16%,但仍遠低於本港人口中約27.7%受過大專教育的比例。來港新移民中,專業人員的比例不足一成,亦遠低於本港現時28.1%的比例,反而非技術工人佔新移民比例達三成(見表1)。

反觀新加坡方面,按當地統計局數據,新增永久居民的人數由2007年的近5萬,逐漸減至2013年的約2.4萬,但當中大專以上學歷的比例,卻由76.4%增至81.8%(見表3)。粗略計算,由2007年起計,新加坡引入了近20萬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專才。相反,同期香港即使以最樂觀估計,以單程證形式移入的大專以上學歷人士亦僅有約4萬人。

「新加坡很積極要求外地人來,尤其能幹的、能力比較強的人,特別積極讓他們來,而香港沒有這個做法,或者是不夠。」傅高義更從歷史角度分析,二戰以後,內地很多知識分子、專業人才來到香港,刺激香港各行各業迅速發展。反而現在同樣高質的移民不多,新的外來人遠不如以前般能貢獻香港。

星洲中學階段已全球揀蟀

究竟新加坡如何保證引入高比例的優質人才呢?單吸引頂尖海外留學生這一項,除大專院校招收海外留學生,新加坡還比香港做多一步﹕早在中學階段已經在全球各國的重點中學,通過層層筆試、面試,挑選最優秀的一批人才赴星讀書,規定他們大學入讀新加坡最需要的科學和工程學類等專業,畢業後若不深造則必須在新加坡工作6年。相對的,政府提供全額獎學金,涵蓋學費、生活費,甚至留學生每年回國的往返機票,以此吸引最優秀的一批人。單此一項計劃,每年僅計在中國就要篩選走數百名尖子。

批港高地價政策 難吸移民

傅高義另外也指出,香港與新加坡同屬國際金融中心,但香港該地位近年受到內地發展的挑戰,「現在國內的發展比較快,尤其是金融。20年前上海還沒有發達的時候,香港的金融界力量非常大,最近20年上海的競爭力也提高了,當然會影響香港的發展」。他亦特別批評香港的高地價政策,「地產讓有的人賺了很多錢,但是這個產業對社會全面發展不是很重要,相反的,因為地產太貴,很多移民覺得太貴,不想來」。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更多港聞
10個詞彙看世界(二)平等﹕世襲貧窮狴民中產夢
【明報專訊】全球貧富懸殊問題日益嚴重。經濟學家向來認為社會效率跟平等有所謂「交換」(trade-off)關係,但這說法已愈來愈受質疑,貧富懸... 詳情
【明報專訊】教育向來被視為收窄社會不平等的途徑之一,可是各國亦正面對教育不平等現象,恐形成「世襲貧窮」困局,例如美國貧富學生的大學畢業率差距... 詳情
【明報專訊】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巨著《21世紀資本論》在英語世界掀起貧富差距討論,其著作去年底推出日語版後令日本「格差社會」討論更熾熱。皮凱提... 詳情
延伸閱讀﹕衰落日本  有危有機
【明報專訊】書名:Japan in decline: Fact or Fiction 主編:Purnendra Jain、Brad ... 詳情
網上瘋傳「綜援新聞」揭造假
【明報專訊】現時網上有不少內容分享平台供人寫作文章或分享圖片,惟部分網站以「分紅」模式營運,內容愈多人點擊,作者便可分佣愈多。其中分享平台B...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