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語﹕區議員工作造就寫作風格
鄺俊宇 × 新晉作家
【明報專訊】「珍惜每次見面的時光,專心感受對方的喜悅,分擔對方的憂愁。」(〈WhatsApp的「最後上線時間」〉)你有否在每晚6時15分守候在電腦或手機旁,等候鄺俊宇的「貼文」?身兼區議員及作家,鄺俊宇認為兩者性質相似,「皆是要動之以情,議員是解別人生活的結,作家則是解人心堛熊瓷v。
議員解生活結 作家解心結
本為區議員社區幹事的鄺俊宇,2007年當選元朗區議會北朗區議員至今,2012年他在社交網絡發布〈WhatsApp的「最後上線時間」〉文章,迅即被瘋傳,專頁粉絲人數現已逾11萬。2014年2月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愛你,若只如初見》,開售當天下午3時他到九龍灣買自己的書,豈料書店店員反問他取聯絡電話,原來書已經售罄,她正記錄顧客電話,準備出再版時再通知顧客。「我(同日)再到誠品(書店)問職員,他查過電腦資料後,說:『不好意思,最後一本也賣出了』。」同年再出版《有一種幸福叫忘記》及《數到三就放手》,繼續高踞暢銷書榜;他最近更涉足作曲、填詞界,並將於下月舉行talk show,「我應是最忙的作家吧!」
以愛情散文作家身分「一炮而紅」,但鄺俊宇學生時代甚少看愛情作品,反而愛看漫畫、衛斯理小說等。「小時候喜歡看漫畫,最愛《叮噹》(《多啦A夢》)。中一那年把自創的漫畫帶回校,怎料小息時同學把作品全部弄丟了,自此我不再畫漫畫。」中三轉投寫作懷抱,閒來找本拍子簿就寫;又曾參加電台小說徵文比賽,還得到冠軍,「但電台最後播了亞軍的作品,因為我寫昏迷病人的故事,工作人員說廣播劇很難演繹」。這個打擊令他學會以平常心面對任何事,成為走上作家路的養分。
「嗌咪」、寫作 同要濃縮文字
鄺俊宇以特定場景入文、間或節錄歌詞的表達手法,坊間稱為「鄺俊宇體」。他笑說:「救命!我真不知道『鄺俊宇體』從何而來。不過(這種手法)可能跟我喜歡的作家余過(潘粵生,《明報》前總編輯,著有《四人夜話》)有點相似,他寫東西很直截了當,短短數十字交代了場景,事情發展很快就急轉直下。」
區議員的工作,亦影響了其寫作風格,「我們不時在街上『嗌咪』,要於短時間內令走過的街坊知道發生什麼事。同理,寫作我不喜歡『拖』,我喜歡濃縮地交代事情,(第一句就)告訴你為什麼要看下去」。亦因常與街坊、不同階層的人接觸,他觀察、了解別人情感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我覺得無論做議員、作家還是社工,最重要是謙虛,要承認不足。」鄺俊宇的文章篇幅不長,所說亦非大道理,只是一些你我都可能遇過的感情遭遇,「鄺俊宇的文筆很好嗎?一定不是。但大家願意接受我的文字,(可能)是因為我在寫一些早已存在、但沒人會認真面對的事」。他認為,自己當作家年資尚淺,聽到批評聲音自然不過,會努力寫下去,「數數手指,我只是當了作家不到一年,仍有進步空間。說不定到我四五十歲時,會寫其他題材呢」。
文、圖:G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