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神經刺激器 心衰竭暫毋須換心
【明報專訊】本港每年有1.8萬宗因心臟衰竭入院個案,當中5%患者死亡。香港大學與外地的醫院自2011年起首次為17名心衰竭患者植入脊柱神經刺激器,發現藉刺激迷走神經,或有助調節腎上腺素,改善病人的心肌血流量,結果發現當中13人心臟功能有改善。有患嚴重心衰竭患者本來連洗澡、行數級樓梯也會氣喘,生活嚴重受影響,需要輪候換心;但在植入脊柱神經刺激器後,心臟功能及運動能力改善,暫不用換心。
有患者可做任何運動
2011至2014年間,港大與澳洲及日本兩地醫院,分別為17名病人植入脊柱神經刺激器,當中10名病人來自本港。病人的脊椎會被植入兩條導線,連接大小如心臟起搏器的刺激器。植入腰部近盆骨位置的刺激器24小時運作,由於可外置輕觸充電,不需要如起搏器經常更換,機器壽命可達15年。
17名年齡介乎40至80多歲的嚴重心臟衰竭患者,全部本來連洗澡及洗碗等亦會喘氣。接受刺激器移植後6個月,兩名患者死亡,13名患者心臟衰竭有改善,而當中3名患者改善至可做任何運動,另外10名患者亦可慢跑、上樓梯。研究又發現66.7%患者運動功能改善,87.5%的左心室射血分數亦有改善。
成本20萬元風險1至5%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謝鴻發指出,植入刺激器手術成本為15萬至20萬元,要確定療法的成效,需要最少100個臨H個案。現階段接受手術的患者均有裝上特定心臟除顫器,以防刺激器頻率互相排斥,而手術併發症風險為1至5%。
49歲的鄭先生及57歲的李先生患有嚴重心衰竭,原本正排期換心,接受刺激器移植後均暫不用換心。鄭先生指裝上刺激器幾乎沒有不適,只有在動作大的時間才會感覺機器震動。他由行兩級樓梯亦會氣喘,變成可連續走數層樓梯,「行幾個鐘街都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