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成因
癲癇(epilepsy)源自希臘文字,解作「被克服、被支配、被襲擊」,又稱腦癇、發羊吊、羊癇、羊角風、豬腳瘋等。癲癇並不是一個病、而是一個神經系統疾病的症狀,時不時引起腦部正常的電波功能受到短暫的干擾,癲癇的特點是突然而來、短暫的「癲癇發作」(seizure),而癲癇發作的性質和強度是因人而異的。
癲癇發作可能會出現如短暫的凝視、身體不尋常的動作、意識的改變或抽搐(convulsion)等。癲癇發作可持續幾秒鐘或幾分鐘,不是所有癲癇發作都表示患者患上癲癇,多個因素能影響腦部的功能而導致單一次的癲癇發作。例如發高燒、嚴重的腦創傷、缺氧等,所以單一次的癲癇發作並不表示患者患上癲癇,只是當癲癇發作重覆出現、而由病因不明、或不能醫治的潛伏病因引起的才稱作癲癇。
腦內有稱為神經元(neuron)的特殊細胞,在腦內形成電子及化學網絡。在正常的情況下,電子訊號循著神經元傳遞會釋放出不同化學物質而影響隨後神經元的電子活動,很多外在和內在的因素都會導致神經元電子訊號的異常活動。腦部正常電子活動的改變會導致癲癇發作,反覆的癲癇發作可能是癲癇的症狀。
有些人在癲癇發作前會有特殊的感覺,稱為先兆(aura)。先兆在癲癇發作前出現,有時有足夠時間讓患者躺下而避免跌倒時受傷,先兆的感覺因人而異,有些人感覺到體溫的變化、而另外有些人覺得緊張或憂慮。先兆也可能是樂音、奇異的味道、刺激的氣味等,對先兆的準確描述能幫助醫生查出腦部異常放電活動的源頭,先兆並不一定隨之而來有全面的癲癇發作,其實先兆本身可能是「單純部份發作」(simple partial seizure)。
雖然大部份癲癇的病因不明,但多個不同的病因可引起癲癇,包括:
(一)腦部血液供應的中斷:例如中風、腦腫瘤或其他血液循環的障礙;
(二)會損害腦細胞的疾病:例如腦炎等;
(三)頭部創傷;
(四)發高燒;
(五)出生時腦部受創
癲癇發作的誘因:
(一)突然光度的變化或閃光;
(二)賀爾蒙的變化;
(三)極度壓力;
(四)睡眠不足;
(五)發燒;
(六)治療癲癇藥物的突然改變,包括藥量及服食的次數,突然停藥更會誘發癲癇發作。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癲癇並不是遺傳的。在少數的情況下,增加患上癲癇的傾向可能是遺傳的,不過就算有這個傾向,腦部一定遇到某些致病的因素才會引起癲癇發作,若多位家庭成員都患上癲癇,可能是潛在的遺傳基因或新陳代謝毛病引起,但這都是屬於罕見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