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幻象破滅 日難再騎牆
日本今年迎來戰後70年,日人普遍希望繼續「與世無爭」,但牽動全國的人質事件卻擢破這幻象。《每日新聞》上月26日社評便道出事件對日本的衝擊:「今非昔比,現在已不是可以覺得日本人就很安全的時代。」這種如夢初醒之感在後藤健二被斬首後相信將更強烈。赫然發現自己也成為恐怖組織目標後的日本,會否支持首相安倍晉三的「積極和平主義」,成為焦點。
戰後一直置身事外自保
《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皮林(David Pilling)上周分析指,日本社會對後藤命運的反應,將決定日本外交的走向。
日本二戰後奉行所謂「全方位外交」面面俱圓來保障自身利益,例如在1973年石油危機,日本跟支持以色列的美國保持距離,以阿拉伯世界的朋友自居,令日本重新得到石油供應。
皮林稱,日本一直誤以為自己可以繼續置身紛擾的世事之外,但自日本經濟衰退、美國2001年展開反恐戰,日本已不能再騎牆。
安倍上台後展開「地球儀外交」,推銷「積極和平主義」,包括放寬向盟友售武,去年7月更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讓自衛隊能參與海外軍事任務。日本國會稍後將審議多項相關安保法案。安倍近日利用人質事件為解禁集體自衛權背書,上月29日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明言,希望完善安保法制,使自衛隊能夠營救在海外遇上危險的日本國民。
但日本社會對解禁集體自衛權態度仍然猶豫。共同社上月25日的民調發現,50.7%受訪者認為政府推出集體自衛權相關立法不應操之過急,只有21%受訪者支持政府目前的步伐。目前仍難以斷定後藤之死會怎樣影響民情。日本天普大學亞洲研究主任金斯頓(Jeff Kingston)昨在《日本時報》撰文指出,大部分日本人一直對安倍的「積極和平主義」抱懷疑態度,兩名人質之死更印證了這只會惹禍上身的想法。但他相信,安倍將一如過往對抨擊不屑一顧,等待批評聲音慢慢消逝,最終不顧反對推動其安保議程。明報記者